阅历,做动词时意思是亲身经验过,经历过;做名词时意指通过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阅历
我印象深刻的两次旅游,均是我自己在网上找路线,订酒店、订机票,落地后自己规划路线,自己找景点定门票····
之所以印象深刻,是我觉得离开了旅行团我自己也可以完成一次异地之行,不会吃不饱,更不会迷路。尤其是当我找到一个脱离于大众点评的路边馆子,更会觉得这一次没有白来。
我总结了一下凡是让我找到当地生活方式的旅行,我就会记忆深刻,凡是走马观花的看山拜寺庙,就会索然无味。
还有一种情况,有导游讲解的景点,带着故事的景色,就会不再像是流水线上的山河湖面,
我知道了为什么有这座山,有这座庙,这条河,背后是几百年前,当地百姓与天地斗的画面。
侄子侄女们,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评价一个人有阅历,我认为是他对一件事,有透彻的观点和建议,
今天我给你们的第一个建议:
阅历是书本之外的知识。
看历史、看传记、看故事,这些都是他人的经历,企图从他人的经历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效率太慢。
“阅人无数”放到了最高级,是对经历的尊重,经历是我们实践知识的必备流程,没有被实践过的知识,无法留在大脑之中。
阅历,是对经历的总结,是一种用结果思维倒推的经历,让我们可以在经历一开始就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
毕竟我们有理由相信,被火焰烫伤后,我们就不会主动用手去测火焰的温度。
第二个建议: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是一句浓缩的经历,一些有阅历的人,给我们一个万能公式,告诫的同时,给我们一个最基础的工具。
虽然我们无需了解杠杆原理再去使用扳手。
可生活从来不会给我们简单的宁静螺丝的题目,只有我们搞清楚:扳手、钳子、锤子···
才可以知道解决什么事用什么工具,甚至有的时候我们还要用钳子夹住钉子,再用锤子。
盲目用他人递过来的工具,我们受了伤,还会埋怨好心人,
多说一嘴:
所有人都不可信,
凡是经历的复述,必存在主观臆测,夸大自己的参与感,宣告自己有主角光环,
忘却了天时、地利、人和,这种扭曲的阅历,会让我们有一种幸存者偏差,甚至很多骗术也是因此偷换概念而来,
侄子侄女们,生活没有捷径,书读百遍也现不出真正的意义,
宅在家里没什么不好,但挨打了要立正。
致我即将步入大学的侄子侄女们,请你们相信我说的每一句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