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榴莲姐
首发:榴莲周刊(missdurian2018)
读过《小王子》这部童话小说的小伙伴,大约都会记住一两段书中最打动自己的文字。
“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仪式,使得某个日子区别于其他日子,某个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
“如果你要驯服一个人,就要冒着掉眼泪的危险。”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如果篇幅允许,真想把整本书都抄上来。这部《小王子》是法国小说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之作,问世70多年来不知感动和温暖过多少人。
2015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小王子》,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人物形象:可爱却又老诚的小女孩、刻板严厉的虎妈。
原著是随着主人公飞行员的记忆意识流展开,比较碎片化。而电影则把整个故事从小女孩的视角串起来,更加流畅。原著中的主人公则化身为邻家怪爷爷。
这些变化让这部很有深度的童话变得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宝爸宝妈带娃一起观看。
孩子们看到的是可爱的小王子、没有嘴巴的却会说话的布偶狐狸、奇奇怪怪的不同星球上的大人们。
而我们父母会从电影中或许体会到久违的感动,还有如坐针毡的不自在,还会反思自己对待孩子是否做到了小王子对狐狸那样真挚地“驯化”。
01大人只关心数字、金钱、有用与否;孩子 更在乎美好和有趣
电影以怪爷爷旁白开场“我一直想找到一个人讲讲他(小王子)的故事,但却始终未果。说不上来是为什么,也许这个世界太像大人太成熟了。”这是整部电影要表达的主题之一:对成人世界无聊和荒谬的一种嘲讽。
怪爷爷在6岁时画过两幅画:看似一顶帽子,实际是吞掉大象的蟒蛇的故事。大人们并不理解他画的内容,而是建议他最好别再画大蟒蛇,而是应该专心学习地理、历史、数学和语文。这些在大人们看来才是有用的,才不是浪费时间。
而孩子的世界,大人根本不想费力去理解。孩子在乎的是好朋友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爱不爱好收集蝴蝶标本。一座漂亮的房子在他们眼里不是价值多少万法郎,而是有红砖房的窗台上摆着天竺葵、屋顶许多白鸽飞来飞去。
小王子在宇宙中旅行,先后访问了六颗小行星,遇到了国王、虚荣的人、爱喝酒的人、做生意的人、掌灯的人还有地理学家。这些角色或权欲熏心或吹牛虚荣、或游手好闲、或财迷心窍、或因循守旧或不切实际。
这些角色的性格问题在很多成年人的身上都能找到。大人只懂得用物质标准来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忙着追求财富、权利、地位等外在的东西。大人们困在物欲的世界里,反而弄丢了最重要的东西:快乐和幸福。
而孩子们却像小王子一样单纯:他们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可以为一次次的日落而感动,可以为一朵玫瑰花而快乐,可以跟布偶狐狸做朋友,也会为泛滥成灾的猴面包树而烦恼。
孩子们的心如此纯净,所以万物在他们的眼里就呈现出最本真的面貌。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就会非常真实纯粹,他们是最快乐、幸福的。
02被“格式化”的人生或许让孩子长大成为“成功人士”,却未必会幸福
电影里的主人公小女孩虽然年纪不大,却在虎妈的严格管理下,在本该天真浪漫的年纪过早地成熟。这位虎妈像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期望自己的女儿按“正确的路径”长大:做学生得是优等生,长大后得成为“成功人士”。
小女孩的全部生活都被妈妈用一张设计精密的表格“格式化”:学习、学习、学习。连洗脸刷牙上厕所都有规定的时间。而小女孩在妈妈的长期高压下,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几乎失去了孩子该有的天真。
应该说这位虎妈在职场上一定是位精明干练的女强人,以结果为导向、一切都计划周密并严格执行。然而这样对待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小生命,她却显得太无情。
这种急功近利式的思维,让家长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给了孩子太多压力。他们没时间让孩子慢慢长大,不给孩子机会去探索世界、去实践犯错、去感受喜怒哀乐。
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下,生活中很多家长也都像飞行员怪爷爷和小女孩的父母一样,打着“爱孩子、为孩子好”的旗号,控制孩子按自己认为的正确模式成长,让孩子失去自我,成了千篇一律的复制品---又一个无聊的成年人。
看完这部影片,我深深地反思:虽然口口声声主张“让孩子快乐成长”,但很多时候自己还是会期待小榴莲可以在班级里成为优等生,或是芭蕾舞课上得到老师的赞美。只顾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却忘记了关注她是不是快乐。
03父母与孩子的“驯化”关系里,爱和尊重比什么都重要
《小王子》里狐狸说过一段话,给出“驯化”的定义:“驯化是创造关系。对我来说,你无非是个孩子,和其他成千上万个孩子没什么区别。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无非是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只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驯化了我,那我们就会彼此需要......”
还有一段小王子在看到玫瑰园里的玫瑰们时,说“你们很美丽,但也很空虚,”“不会有人为你们死去。当然,寻常路人会认为我的玫瑰花和你们差不多。但她比你们全部都加起来还重要,因为我给她浇过水。因为我给她盖过玻璃罩。因为我为她挡过风。因为我为她消灭过毛毛虫。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抱怨和吹嘘,甚至有时候也倾听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看完整个电影,感触最深的便是这两段对话。也许是出于一个妈妈的本能,我总是会第一时间联想到自己与女儿的关系。是啊,当女儿出生,来到我的生命里时,一种无比亲密、独一无二的关系便由此开启。
从上面的对话里,我悟到了亲子关系除了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外,后天养育的过程其实正是一种“驯化”关系。更准确的说是爱+尊重来不断加深父母与孩子的情感。
从襁褓里的婴儿开始,哺乳、洗澡、换尿不湿,到孩子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进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父母一路陪伴,倾注了全部父爱母爱。而孩子也同样将自己全部的信任和依赖给了爸爸妈妈。
这个过程无比珍贵,只有一次。我们该好好珍惜和把握,不要等到孩子长大离开,才幡然醒悟、后悔莫及。
学着放下功利心,尝试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看这个世界,也许会发现世界原来这么有趣;多给孩子机会说说他们的想法,哪怕天马行空、脑洞大开;尽量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长大后,如果父母仅仅是因为血缘关系而成为孩子无耐的负担,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那将是父母最大的失败。
我们期望的亲子关系是:即使孩子跟我们分离,即使不能常常相聚,却彼此心意相通;孩子即使在遥远的地方,每当想起爸爸妈妈永远觉得幸福、温暖、安全。
想要拥有这样完美的亲子关系,请从现在做起,珍惜孩子给我们唯一的“驯化”机会,在孩子长大的漫长岁月里,真心用爱和尊重去浇灌孩子那颗纯真稚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