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服作者三岛由纪夫的心理描写,娓娓道来,剖析“我”的内心世界。对美的极致追求,金阁就是“我”的信仰。
“我”是个完美主义者,融入不了生活,甚至格格不入。初恋有为子早去世了,但在心里她就是完美的存在。
鄙视母亲的不忠;寺院老师对金钱和女人的亵渎,简直就是对金阁寺的亵渎;对自己的口吃也很自卑。
朋友鹤川是自己的阳光,什么都能正面解释,带来快乐。朋友柏木理性又残暴,一次次拆穿真相,直面内心的阴暗。
“我”很没有存在感,因为从来不被理解,非常孤独。颠覆世界的,唯有行动。美到极致惟有毁灭,烧了金阁寺,放下执念,“我”才向生活妥协,要活下去。
“我”认为毁掉金阁寺,它就只存在自己的心中,永远都是美的。有如那只猫的案例,得不到就杀了它。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然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用毁灭去反抗亵渎,杯水车薪。
如何在浑浊的世事里独善其身,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是一辈子的修行。
这本书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
“1950年7月2日天色未明,日本古都京都北区金阁寺方向,一柱火光直薄云霄,瞬时,位于鹿苑寺内的“金阁”化为灰烬,这是一座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国宝级文物。
“纵火者系金阁寺僧徒,大谷大学中国语专业一年级学生林养贤。林纵火后,他逃至金阁寺后山自杀,被护林警员发现,带到京都特别搜查总部进行盘问。林对纵火事实供认不讳,但并不认为自己的纵火是一种罪恶。
“据住持介绍,林养贤平时对寺庙和社会不满,口吃、内向,性格孤僻。林被判刑收监后,因患肺结核病及精神障碍而移往监狱医院治疗,后转押京都监狱。1955年10月获释,入京都府立医院。1956年3月7日病死,时年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