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是著名科学家和空气动力学家,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
01、青少年时代,学习优异
1911年,钱学森生于上海一个条件优渥的家庭,钱学森父亲钱均夫当过浙江省教育厅的厅长,投身教育行业的他对子女的教育很重视。
在他的影响下,钱学森和钱学榘两兄弟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交通大学。
钱学森在交大求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常年平均分超过90分。
钱学森大学毕业后参加了留美考试,顺利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他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开始自己的留学生涯。
02、留学生涯,师从冯卡门
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黄浦江码头登上美国邮轮公司的“杰克逊总统号”,横渡太平洋,
前往美国西岸的西雅图,怀着“航空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
钱学森到了美国去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读研究生,一年后获航空工程硕士文凭。
在学习过程中,他感到当时航空工程的工作依据,基本上是经验多,少有理论指导。
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论,并以此来指导航空工程,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钱学森毅然决定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从事航空学术理论的研究。
1936年,钱学森从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来到西海岸的加州理工学院。
一番深谈之下,钱学森的聪慧和敏锐深深地打动了冯·卡门教授,他欣然接纳钱学森为自己的博士研究生。
冯卡门教授当时正好有两个全新的重大课题,他期待这个年轻人在这两个尖端科学技术方面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和探索,写出博士论文。
03、合伙建立火箭研究小组
当时钱学森在学校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成立了一个火箭研究小组。
他们用旧货摊买来的零件组装火箭模型,在租住的房子后院进行发射实验。
没钱,钱学森和小伙伴从生活费省下;没零件,从垃圾场捡......哪怕被全世界否定,也要制作出火箭来!
实验并不顺利,这几个胆大包天的年轻人,把学校验室炸了,几乎毁了所有的设备。
校方差点开除他们,没想到这些家伙认错后,还不死心,竟央求学校让他们继续在户外进行实验。
校方同意了,火箭小组被永久地踢出实验室后,在户外获得新生。
从此,围绕那两大航空科技难题,钱学森不知度过多少个艰苦拼搏的日夜,
他在知识宝库里苦苦寻觅,捕捉灵感并反复大胆设想、设计、计算、实验。
1938年,他们写出了第一篇关于火箭学的研究报告,一瞬间声名大噪,奖金拿到手软。
大推力火箭,到航天器研究,这个实验室一直是在推进人类科技前沿的先锋部队。
于1938年钱学森获加州理工大学双博士学位。
04、被评为终身教授
1945年4月,钱学森作为冯·卡门的主要助手,第一次来到当时世界上火箭技术最为先进的纳粹德国,作了详尽的记录,
1949年钱学森跟随冯·卡门回到加州理工学院,受聘为该校的终身教授,
并接替冯·卡门成为古根海姆实验室的主任,继续从事火箭研究,培养火箭研发工作需要的人才。
为了纪念钱学森对美国航天科技的贡献,有一年他诞辰日那天,Google都来纪念他。
05、和蒋英的相知相爱
蒋英,1919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她的父亲是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诗人徐志摩是她的表哥,蒋英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蒋百里和夫人蒋佐梅共生有5个女儿,她们皆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生得很美,此时的她们虽然尚未成年,但已经能看出是个美人胚子。
蒋英从小对音乐就特别感兴趣,并且很有天赋,18岁那年便前往德国柏林音乐大学研习。
年轻时的蒋英天生丽质,学成归国后成为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音域宽广优美。
钱学森回国探亲,看到美丽动人的蒋英后,钱学森一见倾心,便大胆表达自己的心意。
由于两家互为世交,二人又是青梅竹马,他们的爱情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并很快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1947年,蒋英和钱学森在上海喜结良缘,婚后蒋英跟随钱学森去了美国,他们生了一对活泼可爱的儿女。
那段时光,蒋英放弃了自己心爱的音乐,相夫教子,解除钱学森后顾之忧。
当钱学森研究科学觉得累时,她会用美妙的歌声帮他消除疲劳。他们同甘共苦,相亲相爱在异国他乡度过难忘时光。
06、漫漫归国路
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年在加州理工大学中国留学生很兴奋,聚在一起庆贺,
那一次,钱学森向他们吐露心声,想要回国报效祖国。但赞成的却没有几个人,因为当时中国一穷二白,回去难以搞科技事业。
钱学森的才华早就得到了美国的注意,他们听说钱学森要回国,于是就想办法阻拦。
一是不愿意放过钱学森这样的人才,二是害怕我国有了钱学森之后将来会发展得比他们好。
美国政府先是用大笔的金钱想要留住钱学森,但是他完全没有动心,还是希望能够回到中国。
恼羞成怒的美国政府把他扣留起来,在钱学森身边留了不少特务,注视着钱学森的一举一动,他们将他软禁了五年。
有一次,钱学森趁那些美国特务不注意时给陈叔彤写信,信中表达了他想回国,但无法脱身,希望得到国内支持。
邮寄绝密信的那天,钱学森和妻子蒋英假装在外面逛街,蒋英找准机会迅速地走到了邮筒旁边,将这封信投递了出去。
那封信几经周折到了陈叔通手里,陈叔通经过再三思考以后,找到周总理。周总理特别重视,作了周密安排。
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
周总理指示中方代表王炳南大使以此信为依据,与美方进行交涉和斗争。
1955年8月4日,美国司法部最终签署同意钱学森离美的通知。
07、游子归来,受器重
1955年10月上旬,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名叫“克利夫兰总统号”的邮轮,正在劈波斩浪,急速地驶向香港。
甲板上一位目光深邃的中年汉子,眺望着蔚蓝的大海,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
1955年10月,从美国返回祖国的钱学森到达北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等前来迎接。
周总理特地抽时间接见了钱学森,钱学森对周总理营救之恩感激不尽。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院长,肩负起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重任。
在钱学森的主持下,中国组建了三个设计院,开始专门研究属于中国自己的导弹技术。
08、刻苦努力,成就卓著
三分院成立后,钱学森又多次来三院视察指导开展科学研究和地面试验工作。
一手抓风洞、火箭发动机、全弹试车台的建设和试验;一手抓冲压发动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的研制与试验。
钱学森将三分院建成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研究与试验、冲压发动机研究与试验、火箭发动机与全弹地面试验的基地。
完成了我国早期“东风”地地系列导弹、“红旗”地空系列导弹以及后续战术与战略导弹型号的各种地面试验任务。
1956年3月14日,钱学森参与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并担任综合组组长。
钱学森归国后投入建设中,钱学森脱掉西装革履,在简陋艰苦环境中,努力工作。他放弃了豪华轿车,骑着自行车却乐在其中。
他和广大科研人员一起投身到导弹和卫星事业。他带领的科研队伍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了。
蒋英归国后又捡起她的唱歌老本行,经常练习嗓子1957年3月8日,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在北京举行盛大联欢晚会,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蒋英在联欢晚会上演唱。
1959年4月19日,空军地空导弹兵二营在西北某地首次进行了实弹射击,取得圆满成功,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弹道导弹试射成功。
1964年6月29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在酒泉试验基地发射成功。
这是我国导弹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我国从此有了自己研制生产的护国利剑。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震惊了全世界。
1 965年5月31日,根据钱学森的指示和“四·二三”会议确定研制岸舰导弹任务分工,在沈阳111厂成立了海鹰二号发动机设计室。
由三院三部派5人参加,落实了导弹动力装置的研制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海鹰二号导弹的研制进程。
在钱学森的关怀下,梁守槃带领三院广大科技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五年奋战,
终于在1970年3月完成了三院第一个“基本型”海鹰二号岸舰导弹的设计定型。
从此揭开飞航导弹事业发展的序幕,走上了基本型系列化的道路。
为快速发展我国飞航导弹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0年,中国成为了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自主研发,成功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初,钱学森便开始筹划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
他悉心指导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培养造就了一支航天医学科技人才队伍。
20世纪80年代初期,钱学森经常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每次到会都作精辟的讲话,
从学术思想到学科方法,都给予具体的指导,有鼓励、有表扬,也指出不足和缺点。这样的活动一直坚持了6年。
钱学森指导技术人员工作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列,弹(导弹)、箭(火箭)、星(人造地球卫星)、船(飞船)、器(深空探测器)全面发展。钱学森出色完成国家赋予他的任务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参加“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颁奖。
钱学森不仅在航天事业上作出巨大贡献,他和夫人蒋英的伉俪情深,让人感动。
整整62年的相守相伴,他们真可谓是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他们的爱情让人羡慕,他们的经历更是让人向往。
2009年10月31日, 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作为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者,钱学森当之无愧地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两弹元勋”和“火箭之王”。
在他心里是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留学生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