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 --《正念-身心安顿的禅修之道》 卡巴金 (美国)
某些心态或内心的素质可以支持禅修,提供沃土让正念的种子生长茂盛。刻意培养这些素质,就像耕耘心田的土壤,滋养生命中的清明、慈悲及正行。
支援禅修的内心素质不可能透过强制执行、通过立法或发布命令而产生,它们只能培育,这需要内在动机够强,立意不再增添自己活他人的痛苦和苦恼,才能做到。其实这不过是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然而很多人竟无法做到,甚至敬而远之。
我曾经在广播中听到,有人将伦理道德定义为“法律虽无明文禁止,你仍然遵守”,这倒也没有错。道德是发自内心,不是因为有人打分数,或者害怕犯规而被逮而会立遭处罚。你要注意倾听自己内心心灵的节奏,跟着内在鼓声行进。就像耕耘内心的土壤来培育正念一样,若缺乏决心从事合于道德的行为,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和谐,这决心像一堵围墙,阻止山羊进来啃嚼你花园的幼苗🌱。
我视耐心为一种基本的道德态度。培养耐心的同时,几乎无法不培养正念,这时禅修境界也会渐趋丰富,成熟。毕竟,若此时此刻你并不试图要去哪里,自然就会有耐心了。
万物总会在该来的时刻自然展现,季节催不得,春天一来,草就会绿了。着急也无济于事,反倒制造很多痛苦——或在自己身上,或在周遭的人们身上。
心念中虽常有躁动和不耐烦,耐心却也是个选项,将不耐烦的表面刮去,将会发现底下是或细或粗的愤怒;愤怒时种强烈的能量,不愿事情以如实的面目发生,并为此责怪人(常常是自己)或事。耐心并不意味着你在必要之际不能快马加鞭,事实上,因为你主动选择加快脚步,你反能快得有耐心、有正念。
从耐心的观点来看,此事发生是因彼事发生,没有一件事是分离和孤立的,你无法找到绝对的、最终的、到此为止的“根本”原因。如果有人拿棍子打你,你不会对木棍或挥舞的手臂生气,你会对手臂连着的那人生气;但再追究下去,似乎也不能完全怪他,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当时他几乎失去了理智,那到底该责备或惩罚谁呢?或许该气那人的父母对一个毫无招架之力的孩子施虐,或许该气这世界欠缺慈悲,但世界是什么?你难道不是世界的一部分吗?你自己不也有愤怒的冲动,有时候甚至跟暴力等冲动接上了线?
面对巨大的刺激与痛苦时愿意秉持的和平与耐心,只能从内在的慈悲心流出,这份慈悲的对象不限于亲人、朋友,更包括那些受无名驱策、常被视为邪恶,甚至是使你所爱之人痛苦的人。
慈悲心的无私程度,完全根据佛教徒所谓的“正念”和“正见”有多少而定,它不是自然蹦出来的,而是需要练习和培育的;这并不表示愤怒从此不再出现,而是愤怒可资运用管理,以其能量滋养自己喝他人的耐心、慈悲心、和谐与智慧。
从事禅修时,每次停下来、坐下来,觉知出入息的流动,都是在培育耐心。一旦我们独处之时能够开放、感知得更细腻、更具耐心,自然会延伸到生活中其他时刻。我们知道事情会以它自己的特质呈现,铭记生命也会同样低自行展现,不必对结果怀抱焦虑和欲望,让这些感受左右那一刻的生命品质。就算事情令人十分痛苦,我们也能从容面对。若事情的推一下,就去推;得拉一把,就去拉;但同时我们也知道何时不推,何时不拉。
借此,我们学着如何在此时此刻保持平衡,认识到耐心之中自有智慧,若想知道下一刻会如何,大多取决于我们此刻的状态。在禅修中感觉不耐烦,或在生活中感到沮丧、不耐烦、愤怒时,务必谨记这一点,绝对大有帮助。
你可有耐心,静待
那混浊动荡之水,徐徐静止,渐渐清澈?
你可能够如如不动,静待
当做之事自行发生?——老子《道德经》
我如我是存在,便已足,
即使世上无人知晓,我安心而坐,
即使举世皆知,我也安心而坐。
有一个天地是只晓得,对我而言它是最巨大的,那便是自我,
无论在今朝或是万年、千万年之后,我方成为我自己,
我现在可以欣然接受它,或是以同等的欣然,等待着。
——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
请试一试:
当你不耐烦和愤怒生起时,检视它们,看你能否用不同的观点看待它们,让事情在该来的时刻自行展现。在感受压力,或想要、需要做什么事却横遭阻碍之际,这个方法特别管用。它虽然看起来很难,但在那一刻试着别想去推移整条河流,只需倾听,听它跟你说了什么?它正叫你做什么?若可能的话,就只专注于出入息(呼吸),让事情顺其自然,在耐心中放下,在继续倾听;如果河流告诉你什么,就去做,但是带着正念去做,然后暂停,耐心等待,再一次倾听。
在正式禅修中,你会参与出入息(呼吸)温柔的流动,要注意你偶尔会出现拉扯。会想分心于其他事情,想打发时间,或想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这些都会让自己迷失,与其如此,倒不如耐心地与出入息(呼吸)同坐,并在敏锐的正知下,让每一刻所展现的如实呈现,不附加什么。仅仅观照,仅仅呼吸,让自己“体现”寂静,“成为”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