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许多的意外,造就了一期一会的风景。虽然想要的未必会来,不想要却得到的未必会走,但这些事情就像是高考志愿,一旦做了决定,就不可以再回头。纵然它们都是高考之外的事,我们也应好好珍惜。
比高考更珍贵的是父亲和母亲。深陷“高考焦躁”之中的我们,曾想过他和她捧着两颗苍老疲惫的心脏强撑着忍耐你的无理取闹和坏脾气吗?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儿女是父母的债。现在,我才知道世界上根本没有应不应该,只有愿不愿意——才明了那张无限期的欠条背后是他们俩深深的爱,恍若十年前父亲背起我们的挺拔脊背,又像是小时候母亲载着我们的小小单车,不会惊天动地,只会细水长流。杰出诗人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一句:“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深深表达了他对爬上月台为他买橘子的平凡父亲难以言表的感情。是,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是平凡而珍贵的。假若我们真的用所谓的“高考未来”去伤害了这般珍贵的人,就真的在得到所谓未来的时候失去了过去。
比高考更强大的是故人和新友。大清第一才子纳兰容若的《金缕曲·赠梁汾》道:“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的确高考很苦,大概是草稿纸上密密匝匝的数字,也是桌角撕撕写写的鼓励自己的话。或许,他们的存在,就是缓解头痛的最强大的药剂。故人是比同桌还对你知根知底的孩子,纵然不再在一起,纵然互相的私语最后只剩下一句新年快乐,我们还是希望在故人面前无忧无虑、一如往昔,抛开现在生活的习惯性焦虑。虽然新友有一天也可能变成故事,但是我们现在在一起不是吗?我们曾经一起总是感觉前途迷茫,梦想就在远在天边触摸不到的云雾,或者稍纵即逝的流星。但这就真的是高三,我们在一起长大的高三,一直不会说再见的高三。或有争吵,或有摩擦,叽叽喳喳的岁月,或好或坏,都会随着毕业的那场泪水蒸发得一干二净,特别强大。
比高考更完美的是我们和梦想。还记得小时候叔叔伯伯们总是会问小小的我们长大了想要做什么,还要先拈一句亲昵的乳名。得到的大多是我们奶声奶气的宏伟回应,虽说童言无忌,但我觉得那是我们心底最本真的梦想,没有遭受到现实的打击和时间的弯曲。正因童言无忌,总会收到大人们的哄堂大笑和同龄人的不理解,所以,我们总是在想什么时候可以长大,大到足够实现梦想?等长大了,我们才知晓时间是条狗,拼命啃噬它的肉骨头,再多挑逗,也不会回头的。我们多希望可以再回首,一切重来,梦想就不会有破灭的机会,初心不会改变。可惜不会,所以不论多么困难,我们只有坚守自己心底最执拗的那份梦想,才能对得起初心。70后女编剧作家饶雪漫曾经在她的书里写到:“那些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扛过的艰辛岁月,总有一天,会化成一束束光芒,照亮我们跋涉的路。”
北大的菁菁学子之一也曾在自己的书中言道:“我始终相信,因为梦想会发光,所以无论身处多么漆黑的角落,也总有一束亮光,引领我们前往,风雨兼程。”我也始终相信,梦想会发光,它比高考更完美。它未必是一种职业,未必是常人常言的可能之事。学了十几载的鲁迅先生的言语身行,我最喜欢的依旧是好小的孩子都知道的那句:“这世上本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要知道,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开始是连文字都没有的,如今连甲骨文都在黄种人手中演变为现代汉语,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我们,有什么不配梦想、不配实现呢?就算结果不似我们想象中的美好,它依旧是完美的,因为我们带着放不下的梦想努力过。
中国的教育就是应试,制度就是高考。我们在碌碌无为中拼命向“出人头地”四个字前进,再难过也不放弃。只是,累了,请回首,也许灯火阑珊处,有命运对我们更温柔的安排——或许更珍贵、更强大、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