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我没亲眼见过看到未来的人。
小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未来是一步一步走到的,不要去看,要去感受。
我从小就是愚笨的人,听到老师这番讲述美好的未来,下了学便迫不及待的去感受未来。
我谨记老师的话,不要看,一步一步走,要去感受。
因为愚笨,所以我误解了老师的意思,结果就是闭上眼睛不看,一步一步走,然后感受未来。
没走几步,便听到有大人喊我小心,随之而来的是不远处急切的铃声,
我一睁眼,发现边上有辆自行车缓缓停在了我的面前,
“这孩子怎么不看路啊?”
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没说话,
其实心里的回答是,
“不好意思,我看未来呢。”
长大之后我突然惊讶的发现,小时候的我固然愚钝,
但误打误撞之间,竟然在走向未来这个问题上,“懵”到了真实的答案。
因为现在的我,在接近未来的时候,跟当年并无两样。
闭着眼睛,一步一步走,然后感受未来。
说法上似乎是一个近乎于浪漫的状态,但实际上现实的贫瘠之地很难生长出令人欣然接受的花朵,
再说的难听点,寸草不生的地方,所谓花朵往往也只是一种伪装。
这种伪装会让人放松警惕,会觉得闭上眼睛也没什么大碍,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在户外探险时,那些越是美丽的东西往往越危险,
于是乎,就在我以为一切只需感受而无需关注的时候,突如其来的阵痛以合情合理的方式惊醒了我的幼稚。
在那些不出意外的羞辱和诽谤,以及随即而来的打击和施压过后,荒芜之地上的龙卷风终于暂告段落,被砂砾尘土覆盖的世界有一种末世降临的错觉,此刻我才意识到,闭眼看不到未来,
睁眼,也只能看到黄土埃埃。
经历的人生困境多了,就会下意识的怀疑自己是否能力和心境出了问题,但是如果困境经历的再多一点,再深刻一点的话,就会意识到也许问题确实不在自己,
比如对于未来的判断,如果满目黄沙的世界让我看不到未来,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
这,就是未来?
有些事情需要实践,毕竟实践出真知,而通过实践,三五年之间,或者更长的经历之后会发现,不是人们被某种状态困住了,而是这个状态就是一种现状。
一种映射着过去,体会着现在,也昭示着未来的现状。
出路这个词,现在说的少了。
要么就是用更高更大更强的词汇替代,要么就是人们不想听也不想相信这个词带来的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两个极端,两种心态,但最终殊途同归。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现实的认知如同对初恋的理解,初恋是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不能因为初恋的模样而影响了日后对生活对情感需求的判断。
幸运的人,初恋即终身,大多数人的不幸是常态,但不幸也并非是什么消极的词汇(或者说不幸更消极的东西太多了)人总要走下去,如果前方是路,那便沿着路走,如果前方没有路,那便走出一条路来。
归根究底,多年以后的惊鸿一瞥,回头望去那些经历过的种种,
其实都差不多。
人活得越现实,越能够适应不幸这件事对自己的刺激,是的,现如今不幸这两个字不再是什么让人避讳的词语,
而是一种衡量生活状态的“标准”:
接受不了不幸的人,往往对现实还缺乏足够的适应,当足够适应不幸所带来的影响时,人们便会意识到这便是现实真实的模样:
那些嘴上说看不到未来的人,并不是真的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所谓看不到,更像是一种调侃,一种戏谑,一种对人生的客观理解,
当岁月让人们变得不再年轻时,
每一次的不堪回首,
都是对那些“曾经的未来”,
一次身不由己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