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寂静的夜。青灯古佛旁。一名年轻的僧人正在愤笔急书。
他文采横溢、多愁善感,原本出生在富贵之乡,却不幸家道中落。由天上降至地下的生活,曾经令他无限伤感,日日以泪洗面。
好在眼泪总有哭干的时候。有一天,他劈柴烧火时,终于顿悟了生死荣辱的真谛。从此,他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开始适应着现实的生活。
作为一名僧人,本应该四大皆空,无欲无求,可是他却唯独忘不了那些逝去的日子。曾经的悲欢离合,像一个又一个梦,驱之不散,回头看时都是那么美好,谁知“别时容易见时难”。他想起了祖母的疼爱、父母的严厉、姐妹的情意、丫鬟的体贴——,可惜,走着走着,就散了,只剩下了苟且活着的沧桑与悲凉。
愁肠寸断。他决定把自己的故事原原本本抄记下来,留作回忆,却又不喜欢被别人看到书中的自己,便故意借助些“假语村言”,在掩藏中倾诉自己的心曲。
在青灯古佛旁,年轻的僧人度过了无数个不眠的夜晚,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只想供自己在夜深人静时随手翻看。“石不能言最可人”。他给自己的书取名叫《石头记》。
后人更名为《红楼梦》。
数年以后,在某一个静静的夜里,我有幸与此书相识。与书相伴的日子里,或紧锁愁眉,或喜笑颜开,或陷入沉思——
自此之后,我真正地喜欢上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
寂静的夜里,年轻的和尚总会想起自己还是富家少爷的时侯,锦衣玉带,美味佳肴,整天由祖母疼爱着,姐妹喜欢着,丫鬟簇拥着的日子。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往事慢慢地淡了,淡了,只剩下几幅难以忘却的画面。好在这些画面还是清晰的,故人的音容笑貌还是栩栩如生,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安慰吧。年轻的和尚常常会在脑海里看到这些画面,也常常跟着她们笑,可是,笑着、笑着,就会泪流满面。
堂妹林黛玉温柔多情,表姐薛宝钗落落大方,各有千秋。他更喜欢和林妹妹在一起,轻松自在,只是妹妹好使小性子,动不动就把妹妹惹得梨花带雨,然后便是不迭地陪礼道歉,哄妹妹开心,倒也觉得生活很美,美不胜收。可惜,现在一人独守僧庐,再也见不到她了。还记得林妹妹肩扛花锄,弱不禁风,努力地将落花集于花囊之中,建冢埋葬,并做《葬花吟》,悲秋叹世,凄美忧伤。
清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之黛玉葬花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每每吟唱此曲,就宛如昨日与林妹妹相聚一般,物我两忘。
还有“宝钗扑蝶”、“晴雯撕扇”、“海棠社咏菊”、“芦雪庵挣联”、“凹晶馆联诗”等等,一幕一幕都犹在眼前,谁知道,造化弄人,不堪回首。
曾经热闹的大观园,如今只落得一个个死得死,散的散,“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想想,也没有什么可埋怨的,生活总是如此,沧海桑田。
甄士隐老先生曾经的一段话说的真好: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