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了一篇文章,分享一下。
早春时,窗下置水仙一盆。父命二子,各作短文记之。兄之文曰:“水仙为多年生之草。叶细长,有并行脉。茎生于叶丛之间。花为伞形,其色白,别有杯形之副冠,色黄。其地下茎为块状。”弟之文曰:“今有仙子,姿态楚楚。带袅,裙长,凌波无语。名曰水仙,真无愧也!”父见之曰:“兄所作,科学家之文;弟所作,文学家之文也。”
看看这位父亲的评价,哥哥是科学家的思维,弟弟是文学家的思维,没有好低之分,都很好。这个父亲客观的评价肯定了每个孩子,看到了每个孩子的优点,非常了不起!作为家长,作为教师,我在读这篇来自于《民国老课本》上的文章时,有很大触动。
如果我倾向于让孩子从小立志做科学家,我会觉得哥哥的思维严谨;如果我喜欢文学,就更偏爱弟弟的文章。但在教育这条路上,肯定会有评判的声音,家长或老师如果不能客观地对待孩子,这样就有失公允了。
写作服务于学习,服务于生活。我初中的时候,作文不断地被当做范文来读,写的什么内容早已忘记了,但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却永留心间。写日记的习惯也是在那时养成的。
现在教一年级,刚开始让孩子们看图写话,希望陪着孩子们一起观察,不仅是看外形,听声音,去触摸,还要学会思考,感受品质……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没有对错好坏,各有千秋。尊重孩子的天性,不管孩子写得怎样,都要去给予客观的评价。让写作去丰盈他的生活,为他的学习添光彩。
今天看了这篇文章,更加深了这样的认知,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