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和朋友讨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上台就紧张,他给出的答案是:储备不够。以前不以为然,完全将此归为自卑一类,总是会回避自身的努力的问题,之前有过几次公众场合进行培训或是在本校职工会上做分享交流的机会,每一次都会有紧张,但一次比一次好,一方面是上台的机会多了会增加经验值,另一方面,都是自己熟悉的领域,第三就是准备相对比较充分。
下周又将迎来两个学校的宣讲,一开始自己想到这个事就会脚心手心冒冷汗,一遍遍地反复读稿子,但是由于自己对于内容的把控还不是驾轻就熟,24页稿子,不可能完全念下来,背的压力又太大,时间太赶,完全来不及。好在星期三和小关老师聊了几句,感觉她就是专门来给我赋能的,她点了一下抓住主线和重点讲关键词,一语惊醒梦中人,按主线,抓重点,完全可以自由放飞自我。
这两天按照这个方法反复过稿子,终于没有之前的紧张,对于内容的把控也更加游刃有余,但是为了能讲得更好,尽量让听的人能有所收获,尊重别人的时间,还得反复练。过去自己做事总会差不多就行,做事不想在前也不愿在后,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什么事都做得不愠不火,感觉出了力,但没有尽力而为,讽刺的是每次都在这样教育学生,自己反而做得不好,所以,关注到就必须要去让改变发生。
记得有一次和闺蜜聊天,她们在参加一个演讲方面的密训时,面对一个稿子,在一个小时内读上一百遍后马上上台演讲,她说对于从来不会演讲的她来说,一个小时简直就是拿命来挑战,但是根据老师的要求照做后发现上台后居然也能侃侃而谈,原来,读一百遍后已经在口腔里面形成了肌肉记忆,讲起来会特别顺口,已经不需要头脑记忆的帮助。
这个让我想起了一万小时理论,在热爱的领域持续不断地重复一万小时以上,都有机会成为专家型人物,优秀都是反复训练的结果。
就像这段时间天天坚持写作,昨天发现自己在边开会边做会议记录的同时还能把简报同时完成,而且思路清晰,能迅速归纳出重点,如有神助的感觉。这几天写东西也从开始的无从下笔到现在慢慢的字数在逐渐增加,不管是不是废话,至少比刚开始的头脑一片空白好了很多。
虽然没有Lisa和玉娟她们写得那么好,也没有在一个专业的板块持续输出,每天就是记一记生活,聊聊感悟,不过能坚持每天记录就好。昨天还突破了1000字,真好。而且现在发现了一个记录的好时间,就是晚上泡脚的时候,以前泡脚会觉得麻烦,现在边泡边写,一举两得。
关注了好长时间蓝海集团党委书记安英的抖音,每一次都是脱稿演讲,而且每一次都是自信十足,不知道人家在这之前已经有多少年的沉淀才换来今天的妙语连珠,满腹才华。今天偶然在群里看到一张图片,一只鸭子在水里游,群里面一位小伙伴说,面上看风平浪静的稳步前行是其实靠下面不间断的努力在做支撑,像极了身边那些不露声色默默努力一出手就高调出场的优秀者。
我们每一天都在消耗能量,懂得储备才是人生主题,当自己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少刷抖音少发朋友圈,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努力吧,相信花开蝴蝶自然来,相信在哪里投入就一定会在哪里有产出。很感恩践行1000天写作做成一件大事的小伙伴们,前行的路途中有你们真好,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圈子的重要性。
力量来源于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持续努力,同时,去靠近那些给你赋能的人,远离消耗,当你还无法照亮别人的时候!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