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人非圣贤 谁能无过?做错事并不丢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以说,人生是在犯错与纠错中不断前进的。
错了就错了,能坦白地认识错误,诚恳地承认错误,并勇敢地改正错误,这就是君子的风格;明知自己错了,却死牛顶墙,恬不知耻,那就是愚夫和懦弱的表现。死要面子,到头却连里子都丢了,实在为这种人抱憾!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儒家德育教育的全部精髓。人活着顾面子、讲面子就是知耻,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只是这个面子怎么顾,怎么讲却是有学问的,不能把面子凌驾于“孝、悌、忠、信、礼、义、廉”之上,否则那就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不仅仅是丢面子,而是丢人了。孝是仁之本,德之根。德是内在的,是善念,即我有什么,有多少;仁是外在的,是善行,即我该做什么,怎么做。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尊重的人,他对哥们的所谓信义还有意义吗?做人不能随性而为,随性而为的那叫幼稚。
犯错一般分为有意犯错和过失错误两种,过失是可以原谅的,能够宽容的——就像孩子不设防碰碎了一个碗,学生考试做错了几道题等等,是应该原谅的;而有意犯错,那性质完全就变了,是绝对不能姑息的。姑息就是纵容,就是让其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滑行,祸害了你,你不阻挡,他还会去害别人,那姑息者你本人就成了帮凶!所以,宽容是要讲原则的。
错误要分彼此,宽容更需要技巧。宽容和原谅过失犯错的人,他或许会感动,从而在前行的路上少犯错误;而姑息故意犯错就是纵容,就是养奸,就是让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作为成年人,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你偷吃了桃子,不要等着别人为你买单!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