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测试内容分析
一、关注青年成长
二、倡导使命担当
语文课程要“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面对疫情这一突发状况,写作试题命制者关注现实生活,将特殊时期和将来的发展时期青年需要承担的使命担当落实在写作考查中,用家国情怀引发考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和价值选择。
2020年全国卷Ⅰ,第22题······“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在深?”······考生不管选择哪一个人物,都需要回答“最”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既要对这三人有比较、有权衡,又不能模糊焦点,平均用墨。
在写作任务的细化上,全国卷Ⅱ比全国卷Ⅰ体现出更多的限制性。首先是背景细化——“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的发言,其次是身份细化——考生的身份是“中国青年代表”,最后是主题细化——“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如此一来,全国卷Ⅱ的引导性就比较明显了。设置这样具体的特定情境,旨在引导考生思考当代青年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思考个体和国家、世界的关系,用材料限制考生的思考方向,避免泛泛而谈套作责任、担当等主题。
和2019年不同,2020年北京卷议论文体不再是明廷作文的形式。自2015年以来,北京卷议论文体的考查一直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但2020年不再命题,回归材料作文写作。······是典型的材料加话题作文。
新高考Ⅰ卷,第23题······考生作为整场事件的亲历者,跟随着写作试题的测试材料,在考场中回顾了这场持续了半年、没有硝烟的战争,对其间种种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反思,一定能够触发考生的感悟和思考,使得考生能够书写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