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回家前,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内容大致是充斥着自己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无奈。我这人有一个毛病,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更爱听让心情更丧的歌,因为这样好像就是在唱自己苦逼的生活,矫情得很。
所以在高铁上我把李健《异乡人》单曲循环了一路。
“披星戴月的奔波,只为一扇窗,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见那灯光。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只是偶尔难过时,不经意遥望远方”。
我安静的坐着,听着听着突然就泪目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歌词太贴切,也有可能是最近发生的事,遇到的人,都让我有点绷不住。
而实际上我是一个泪点非常高的男青年,现在回想之所以会哭,大概是成年初显,有一些对生活的感受不一样了。
01
前阵子工作调动,我被借调到厅里上班,这个过程没有征求我的个人意见。领导说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需要多锻炼,就把机会推给了我。我很是理解领导用意,更是深谙体制内这套不成文的用人标准,所以领导找谈话的时候我没有当面刚。
同很多刚进社会的年轻人一样,刚来单位的时候,我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要,把自己放在别人的眼光里,效仿一切值得效仿的东西,所以我喝酒、熬夜说笑,面面俱到,努力做一个没有死角的斜杠青年。
而真正走向社会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理想,愿望,全都慢慢的破灭了,跟在少年时代想的完全不一样。经过了这个阶段之后,再来权衡收获与失去的,你发现自己好像不再有赤子之心了。这时候,你想成为那个简单的自己,简单的从反向诸外变回反向诸己,不用照顾别人的眼光,也没必要委屈自己。
当你想成为简单的自己,而你已经不再是站在原点的你。
02
因为工作上的烦心事,我休了一个很长很长的假期。躺在家里刷去年的微博,翻到了那条仅自己可见的状态。
2018年9月13日,我收到了一个包裹。
里面有我的青春,我们的笑和曾经许下却没能兑现的诺言。
2019年9月13日,刚好过了一年。我听着《岁月神偷》问时间偷走了什么,你我现在都变了吧?
但我还是没有勇气对你说:祝你幸福。
那天晚上我打的字,最后都删除了。我好像突然明白之前看过的一段话:
我们也是长大以后才明白,最终陪我们白头的也许并不是那个我们倾其所有喜欢过的人,而是一个各方面都合适的人。我们悄悄地把那个人放在心底,然后在余下的这一生,开始尝试着接受其他人,接受那个对我们而言更合适的人。
我们只有在经历过几次相爱和离别之后才知道,原来喜欢、合适以及在一起并不是一回事。
03
最近在看一个理论,我觉得大概能解释我最近的状态以及帮我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
22到30岁这个年龄段,既不是青春期,也不等于完全的成年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面领着许多独特的处境和挑战,称为成年初显期。
在成年初显期,我们主要在3个方面完成自我身份的探索:世界观、工作和爱。比如选定事业发展的道路,选定更长期的伴侣等。
我很是认同,自己和身边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个阶段——选定人生的阶段。
频繁的变化和对人生可能性的探索是成年初显期最显著的特征。正因此,你会因周围的人结婚、买房、生娃而感到焦虑,你会觉得自己落后了,甚至会焦虑自己是否选择错误了。
这种焦虑很容易击垮一个人。
有人可能22岁就结婚,而有人却等到30岁甚至以后,这个阶段是一个没有什么确定性的阶段。每个人在这个阶段经历的探索程度是各不相同的。
我一直认为人生路没有限制,也没有标准范式存在,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以及条件,追求自己想要且能够追求的东西。
一切都是蓄势待发,一切都是悬而未决。
04
最后说说我自己。
在广州5年,已经很适应了,甚至还有点喜欢这边的天气,不冷。
生活还是那般。每天7点起床,坐公车到地铁站,路上我习惯插个耳机听最近常听的音乐或者学习强国,两首歌的时间就能到地铁站,我会习惯站在地铁的第6节车厢等车,因为这样出站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乘扶梯,不用排队…
也从最初的恐慌,觉得自己可能无法只依靠自己的双脚去站立在异乡的大地上,到现在逐渐站住了脚,逐渐地,感受到了归属感。
经历了这些之后,我更懂得感恩,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知道其实我是可以的,尽管满腹牢骚又跌跌撞撞,但还是会找到自己的路哦。
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怀着满心的恐惧去开始尝试。
今后也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压力。
享受这两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