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霞、郭华主编的《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入选中国教育新闻网“2018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深度学习,让教学触及学生心灵!历时4年,全国15个实验区90余所实验学校上千名教研人员、校长和教师深度参与!
本书清楚明白地回答了教育界深度关注”深度学习”的几个关键问题,也就是目录“四讲”:为什么要推进深度学习,什么是深度学习、怎样实现深度学习、怎样推进深度学习。
对于个体的教师来讲,第二第三讲的内容直接影响教学实践,所以是理解重点和落实难点。需要加以深化的阅读问题是:
一、“深度学习”之“深度”表现在哪里?
深度学习强调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建构,强调学生的教育性发展。具体来讲,一是教学中的学生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者的自学,而是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二是学习内容是具有挑战性的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三是是学生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动;四是其目的指向具体的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
因此,把握深度学习的要义才能更明确指导其教育实践。
何谓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是对于深度学习的性质做出的界定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这是对深度学习目的与任务做出的规定)
理解深度学习的表现必须把握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
一是联想与结构: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
二是活动与体验:学生的学习机制;
三是本质与变式: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
四是迁移与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社会实践;
五是价值与评价:“人”的成长的隐性要素
由于这些内容过于学术化理论化,给阅读理解增加了难度,对于教学实践作用也会有较大的约束和影响。所以,一方面书中增加了适当篇幅的例子进行说明阐释,一方面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印证性阅读。可以把深度学习的具体表现进行具体分解,找到深度学习“深”在教学结构中、“深”在学习规律中、“深”在审美情感中、“深”在思维过程中、“深”在能力发展中,从而看是否引起学生学习的理智兴趣,是否成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事情,是否激发学生全身心投身有思想有感情有创造力的活动,是人工智能做不到而教师不能替代的部分。
二、怎样在课堂上实现“深度学习”?
书中以四个重要环节、两个必要前提和四个关键策略进行了辅导型的陈述,在关键环节中倡导单元学习,在必要前提中强调尊重学生,在关键策略中重视深度互动,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意义。
这里想特别提请大家注意深度学习在单元学习中的四个要素以及如何设计单元学习以体现深度学习。
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分析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梳理单元内容结构,得出单元学习内容;第二步是对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关键能力、学科观念、生活经验、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探查、分析和诊断,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单元学习内容,初定单元学习主题;第三步是结合相关信息来多方论证,辨析单元学习的价值,最终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设计单元学习活动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围绕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障碍点、发展空间、学习兴趣,初步设计出系列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挑战性任务。第二步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出预设,给出基本的应对方案,特别要注意学习活动应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第三步是要对深度学习活动进行检验,对学生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的一致性和适切性进行检验,将学习活动与前期确定的深度学习目标进行对照,检查这些活动是否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讨论之后,优化学习活动的设计。
将深度学习落实到每个教学设计、每节课堂教学、每个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才能扎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议教师在微项目研究实施中解决深度学习的难题,不断实践反思检验总结。在教学改革中关注学习路径,关注学习任务设计,关注实践性学习,真正因材施教,落实课程标准。
在教学问题的梳理和提炼过程中,要以课程标准核心内容主题、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核心环节的构成要素为提炼维度,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教学研训工作机制,切实解决课改问题。
同时,书中还从校本研修视角系统规划“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实施,值得大家加以领会和应用:(1)改进常态备课要求;(2)改善教研会议结构;(3)改进教研成果呈现方式;(4)学科先行、典型引路式的推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