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是指看到别人的不幸,而在自己内心产生的同情心。这是一种无条件的,超越一切的心思。细细思考下来,这是一种先天就有的,与生俱来的,纯洁无瑕的心思,也许人世间一切的善,就是以此为源头,也可以把恻隐之心叫做善根。

古语有云:“同类惺惺相惜。”是指同类之间互相同情。这是一种同类之间所产生的恻隐之心。但是恻隐之心不只是在同类之间产生。人类对动物,对植物,对一切都能产生恻隐之心,所以说恻隐之心是超越物种界限的。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这个世界又并不是到处可见相互扶持,相互爱护和同情。也就是说这个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并没有发挥出来。

究其原因,这种先天就有的纯洁无瑕的心思,很容易受到污染。能污染者,名利二字。

举个简单的例子:看到一个乞丐,生起恻隐之心。但是马上就生起这样的心思,这人是不是骗子,我自己也不富裕,我还有更需要帮助的人。

这样,恻隐之心就被污染。久而久之,那恻隐之心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短到难以令人察觉。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所以我们的世界,虽然人人都生有善根,但并不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世界。

同类惺惺相惜,是一种较容易持续的同情心,但是人类划分阵营后,“同类”这个概念就被重新定义了,于是对于不是自己同类的人,就产生不了惺惺相惜。最明显的“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冬天般的冷酷无情。”欲置人于死地,那往往先认为此人不是他的同类,这样就为自己破除了内心的不安,失去了恻隐之心便可无恶不做,视生命如蝼蚁。

此心如此容易被污染,要护持就很难。但如果人人都能护持此心,则善根就会生根发芽结善果,本固则枝繁叶茂,必然造就美好世界。可能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以此为动力,并且以此为归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改变命运的秘诀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
    仁木阅读 7,812评论 1 35
  • 上个月(2015.4)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在哈馆网上发现了这家新店。其实“侘寂”对我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对很多哈...
    那夜河阅读 1,129评论 0 1
  • 《另一种选择:直面逆境,培养复原力,重拾快乐》 书中分享了三个方面的精华分别是: 1:正视逆境。 2:学会掌控。 ...
    邓秋云阅读 190评论 0 0
  • 陆云峰走了,立夏和佟鑫坐了人力三轮车离开考点。太阳渐渐收敛了它的狂热,脸儿却是红彤彤的了。有微风轻轻拂过。 立夏在...
    冬妮娅阅读 50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