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上海卢浦大桥,一辆行驶的汽车突然停在了高架桥上,一个女子从驾驶位推开车门,来到后方试图打开后车门,无果后又坐会驾驶位,不到30秒,一个少年快速推开了后车门,小跑疾步地向高架桥地栏杆冲去,不带一丝犹豫,跳了下去。
就从视频中的表面和一切客观行为来看,女子的一系列行为都显示她是一个极其不理智之人,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情绪的自控能力。在高架上停车本来就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可以看出这位母亲当时应处于愤怒状态,已经到了即使在高架上停车也要与儿子争吵的程度,完全不顾及公共交通的安全,因一己之私置他人生命于不顾,其公德可谓差到极致。可以料想这个母亲在平日的生活中已经不知多少次对孩子施加过语言上的暴力。
对于那个少年,我能想象在汽车后座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中,母亲往复循环的辱骂声一遍遍回荡在他的脑海,他的脑子一次次接受着言语的鞭挞,往日积累的愤怒,埋怨,失望,悲伤被无限放大。我在想可能此刻的他正一遍遍握紧了拳头,一遍遍咬牙切齿想要反驳,这个反驳他也许做了,也许没做,我们不得而知,唯一清晰明了的是他最后的选择。
最后的对话场景可能是母亲指着高架的围栏吼道:“有本事你就去跳啊!”孩子在被积压的情绪中终于崩溃了最后的稻草,不顾一切选择离开。
视频的最后,母亲无力的双手耷拉这围栏,俯跪捶地,嚎啕大哭,她的愤怒可能一瞬间被极度的悲伤所取代,她可能万万也想不到她的孩子真的跳下去了,她可能一直以为那是她的孩子,她便可以在言语和行为上对他为所欲为,他的一切都归属于她。但她错了,她轻视了她的孩子,所以她的孩子用死亡给她证明——母亲,我不属于你。谁的心碎了?母亲的心碎了,但孩子的心可能更早之前便分崩离析。
事情一出在网络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有的人认为孩子懦弱,自私且不负责任,选择一死了之,留下父母在世。但是更多的人是对孩子的死感到惋惜,对母亲进行了道德上的批判,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大多数人对于孩子的遭受都有感同身受的经历,包括我自己。
私以为,关于孩子选择自杀,整个事件的始末,我们只能从情感上去区分过错大的一方,但永远无法给出一个众人皆宜的准确答案,因为自杀本身就是一件充满矛盾的事情,无论对自杀者本人而言还是对他周遭的人而言。
抑郁的倾向
有的人说孩子可能有着抑郁症,在尚无证实之前我不做确定性回答,但在这种家庭氛围长大下的孩子其抑郁倾向可能早已形成。对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来说,的确是很难去感同身受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更别谈去感受自杀这样一件事,他们以为,人生都应该一往无前,披襟斩棘,这是很正确的一种生活态度。但若是因此而指责因抑郁而选择自杀的那些人,那便是我所厌恶的,两个世界的人何谈共情?
人生的三大情感支撑
抑郁五六年的我已经不知多少次思考死亡的问题,同样的,家庭对于我来说也是导致我抑郁的原由之一。我全面审视我的人生时,不可避免的想到家庭,亲情这一环。这几年我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一生都被三种情感所影响,既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我眼里最为理想的人生是由这三种情感共同支配的,但现实是这三种情感中至少有一种会占据比其他两种更多的地位,并作为这个个体一生的指导情感,而大多数时候作为指导情感的为爱情,但也有很多人是以亲情和友情作为指导。这里我不对爱情和友情作更多说明,针对这个事件本身就只谈论亲情这一重要因素。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孩子通常是作为被引导的对象,其管理,行为等都必须依照父母的安排,久而久之对于大部分的父母而言,便形成了孩子的一切都必须父母说了算的思维定势,这些父母忘了两点:1,孩子在长大,思想在长大。2,孩子是独立的人,父母自身也都是独立的人,两者之间是平等的存在。
亲情不止是责任
经常听到有人说,亲情是责任,爱是责任,但我以为,这是完全错误的。亲情是一种双向情感,父母对孩子有亲情,孩子才能对父母有亲情,但很多父母是完全搞不懂亲情究竟是什么的,他们以为他们为孩子付出钱让他有的吃,有的穿,有的学习就是对他的爱,争吵时也总以此为借口,“我对你付出了这么多,这么多,给你吃给你穿,换来的是什么?”如果亲情之间的爱仅是如此,那么当父母年老时,孩子对父母的爱也仅仅限于赡养之责,我也只给你吃给你喝,这就是我对你的爱。
亲情之间责任不可缺少,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之责,孩子对父母的赡养之责,但更为重要的是亲密关系的建立!我们常说原生家庭的缺陷对一个孩子影响是终生的,这个缺陷往往便是在亲密关系上出现的。亲密关系的建立是需要父母花时间和精力去和孩子一起经营起来的,从出生到长大,孩子的成长父母都参与其中,如果说责任是父母和孩子亲情之间的物质连接,那么亲密关系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精神连接。
父母应该视孩子为平等的个体,而不应该以高姿态给予其道德和血缘上的情感,让他成为其附庸。血缘关系是无法选择的,但仅仅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责任是不足以产生维持一生的温暖情感,建立在亲密关系上的自然而然的责任是能促进整个家庭一生相互扶持的珍贵联系。
若父母的一生都将孩子作为自己附庸而存在,以为孩子而活作为最后顽强的理由,那一辈子,这个所处的家庭都必将活在痛苦之中。
由此我得出的关于家庭情感的定式便是:亲情=血缘关系+双向责任+亲密关系。还有一点尤为重要,在亲情之上,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孩子的长大,其独立性也越强,孩子终究会思考到自身与家庭的关系。没有建立亲密关系的家庭,在心智未能更加成熟之前,孩子最终想要的都会是远离;建立了亲密关系的家庭只会因此而更加紧密。
为自己而活
最终,不管孩子还是父母都必须意识到,我们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谁而活,我们始终都应该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活不代表我们将亲情抛之不顾,在这个为自己而活的基础上,亲情的亲密关系已然建立。当父母意识到为自己而活,他会更加放心的解开对孩子过多不必要的爱和束缚;当孩子意识到为自己而活,他会更加意识到亲情在人生中对于他是多么重要。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一直认为我是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我的亲密关系从小便没有建立起来,抑郁的很多年里,我都埋怨自己的家庭给我造成的伤害,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和父母交谈过我的一切事务。直到2017年我和父母出了柜后,我开始思考我的家庭。随着上一辈的人老去,我们这一辈的人成长起来,我意识到身边的人事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逝去,我尝试在一切还来及之前重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今年三月底,外婆80大寿,我从学校请假回了家,我感慨这转眼十几年时间一瞬而逝。晚上我对父母这一辈子第一次说出了一些算是深度交谈的话,我一直认为他们不能理解我,所以没有交流的必要性,但很多东西,你一定要去亲自做了才行,勇敢地去说。
我对他们说:你们这一辈子不是为我而活,要为你们自己而活,我在外面的事我自己都心里有数,你们不用担心,该玩就去玩,我不结婚不代表我以后不养你们,房子我也不靠你们的,以后我自己会挣。
他们只是说:我们这辈子不是为了你和你哥哥,还能为了谁?能结婚你还是尽量把婚给我结了,最担心的还不是你的身体,你长胖点我们什么都不担心了。
虽然父母依旧是持反对态度,但这两年以来,我和父母之间的争吵的确少了很多,我开始愿意和他们坐下来好好说一说。
到时至今日,过去的事都已经过去,再去纠结也于事无补。我的人生在亲情,友情,爱情这三方面都完全崩碎过,如今,亲情和友情都在慢慢重新确立,我感到欣慰。
这次这个少年跳楼的事件能引起如此大反响,更多的是源于我们的上一辈人在育人方面的确是有所匮乏,毕竟时代所限,但当我们自己成长起来以后意识到匮乏所在,我们要做的不是传承匮乏,而是弥补匮乏。
希望更多的人,在思考事件本身时,更多地思考如何更好的接纳自己以及所在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