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我们这一周的主题是“权威期待的力量”,今天是第一讲“罗森塔尔效应”。
上一周,我们讲了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我们自己说的话,就像是生命预言一样,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其中的一个故事是说,一位女士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不停地用自己的行为去推动这个预言,以此证明“我是对的”。我相信有敏感朋友会看到,这位女士的命运,就像是一种轮回,她的爸爸打她妈妈,而她的三任丈夫都打她。
那么,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会不会是这样一种东西:在我们童年的时候,我们从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主导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一些话,成为了自己的认知。而因为自恋的心理机制,我们不断地去追求“我是对的”,我的认知是正确的,那这些话很有可能就预言了我们未来的人生。
的确是这样,所谓命运,就是这样的东西。我们那些不太积极的自我预言,常常最先来自于别人对我们的预言。
这就要讲讲心理学里的一个名词: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先来解释它的第一个名字,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性格很孤僻,喜欢独居。他非常寂寞,就用象牙雕刻了一个美女,还爱上了这个雕像,祈求爱神阿芙洛狄忒给这个雕像生命。爱神被他的诚意感动,答应了他。皮格马利翁得偿所愿,娶了雕像美女。
这看来是一个妥妥的宅男梦啊,找一个完全符合自己想象的美女为伴,而且竟然还实现了。
这个古希腊的神话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由来,这个名词的意思是,如果你对一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奏效。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实验发生在1968年,罗森塔尔带助手们来到一所乡村小学,在一到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给了校方,并叮嘱他们要保密,免得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这个名单占了学生总数的20%,但其实,校长和学生都不知道的是,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选的,罗森塔尔根本没有去看这个测验的成绩。
奇妙的是,8个月后,情况果然有些变化。在针对这18个班学生的测验中发现,上了名单的那部分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欲都变得更强。
面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提出了一个词,叫“权威性谎言”。他认为,他对于校方来说是权威,而校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权威,将“你最有发展前途”的“谎言”传递到那些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身上,最终这些学生果然变成了这样的人。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学生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语言信息,来告知自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人,是老师们通过情绪、态度影响了他们。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
在这里,还得跟你补充一个背景。在做这个实验前,罗森塔尔先拿小白鼠做过实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A组和B组,先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你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接着告诉B组饲养员说,你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对两组老鼠做穿越迷宫测验,结果发现,A组老鼠的表现显然比B组老鼠要好。
听完小白鼠的实验和学校的实验,你会发现,权威的期待,可以强有力地影响人和动物。这个发现,被罗森塔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但因为是他做的实验,所以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背景补充
小白鼠,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用的最多的实验对象,于是针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个攻击就是,你怎么可以将从小白鼠中观察到的规律引申到人身上?
我在北大读心理学系本科时,学习过拿小白鼠、青蛙、兔子与猴子等动物做过实验。小白鼠和青蛙会被各种对待,而猴子和猩猩则只是观察它们的行为。曾经一只猴子还跑到未名湖北边的树林中,好一段时间后才找回来。
这里,我要告诉你,并不是所有人的期待都能对一个生灵发挥重大的作用。在罗森塔尔的实验中,都是权威的期待发挥了力量。
什么是权威?就是有权力,有威望,有资源的那一方。
像在小白鼠实验里,饲养员对小白鼠有巨大权威,因为他们可以决定小白鼠的饮食,甚至生死。
而在学校实验里,校长和老师对学生有巨大权威,因为他们可以评判一个学生的资质。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权威,是父母。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作用甚至可能达到皮格马利翁的神话级别。
关于我的故事
接下来给你讲讲我自己的故事。我名字中的“红”,不是因为生在红色年代,而是在我出生后,我父亲梦见,他在地里捡了一块红宝石。
因为我出生之前家境非常贫穷,而在我出生之后情况开始好转,所以我父母认为,是我给家里带来了鸿运。其中一个例证是,我出生那年,他们买了那个时代的“三大件”,也就是自行车、衣柜和缝纫机。
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权威性谎言”。之所以那年买了三大件,是因为他们之前一直在攒钱。这些财富是他们创造和积累下来的,但他们却欺骗自己,把这些好事都归因到我这里,觉得是我带来了家庭的鸿运。
我父母甚至还觉得,全世界好像都在配合我似的。因为家里穷,所以遇到我升学这样的大事,就额外需要钱,每当这个时候,总会有好运降临。要么是借钱很容易,要么是家里的母猪生小猪了,生意突然变好了,等等。
他们的这种认为和期待,可能从我出生前就已经开始了,之后一直持续着。这样的期待进入到我的潜意识深处,成为了我自身的一部分。
我也果真如他们所愿,成绩一直都非常好,而且学得很轻松,最终从一个贫穷农家的孩子,走到了今天。
这些事情听上去,像有命运在安排,因为这些改变都不是自己可以直接操控的力量,但就像罗森塔尔的实验结果显示的那样,这可能是我的父母有强烈的期待,结果得到了回应。
所以,你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期待,发出了什么样的预言,对他的成长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
你可能会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孩子如果能从父母那里获得5000次夸奖,那么他就能获得自信。但在这里,需要跟你说明的是,我的父母并不是通过言语影响的我。他们虽然从来不否定我,但也很少夸奖我。
甚至,关于那个红宝石的梦,还是我三十岁以后才从父亲那里听到的。他们很少对我说,我是家里的福星这样的话。
但他们却打心眼里这么认为,这种态度、情绪和潜意识的影响,远远的胜过语言。
自信的形成
以前,一个中央电视台的哥们常常问我:你怎么从来没有因为你是农民的孩子而自卑过?
当时的我,虽然已经是心理学系的研究生了,但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心理学头脑,所以反问他说:我干吗要因为这个而自卑?
这问题放到现在,我就可以回答说:我之所以不怎么自卑,是因为父母最初对我的积极期待,让我有了基本的自信。
自信,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因为这样的自信,我常常能在人生的关键时候爆发出力量来。
但这份自我实现的预言,或者说自我期待,其实本源上,是来自父母这个权威的。他们对我的这份相信,内化到我心中,就形成了所谓的自信。
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你就会知道,你那些所谓的“我的想法”、“我的认识”、“我的自我感知”,其实很少是单纯地来自你自己,很多时候往往是来自权威的影响,特别是父母这样的生命最初的权威,给你的。
当你理解了这个道理之后,那些顽固的自我意识,像什么“我是谁”、“我是怎样的”等等,就都会松动,甚至会改变了。
而当自我意识改变后,你会看到,你的外在命运也会随着改变。
今日得到
最后,来总结一下,你今天学到的关键知识:
第一,在我们童年的时候,我们从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主导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一些话,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因为自恋的心理机制,这些话很有可能就预言了我们未来的人生。这就是权威期待的力量。
第二,“权威期待的力量”在心理学里有个专有名词——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第三,自我实现的预言,源头很有可能是权威对我们的期待。
延伸阅读
“实验组”、“对照组”、“随机与显著差异”,是「实验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当实验者要考察某一变量会带来的影响时,就会将这一变量影响到的组设为“实验组”,而这一变量没有发挥作用的组设为“对照组”,以此来考察这个实验变量的影响。
譬如罗森塔尔效应中,实验变量就是“权威性谎言”,给校方的名单就是实验组,而没有列入名单的则是对照组。
挑选列入实验组的名单时,使用的是随机方式,也就是完全无序的,这可以通过掷骰子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随机数来挑选。
实验心理学发布结果时,会使用“显著”一词。如罗森塔尔的实验中,权威性谎言是自变量,而因变量则是测试成绩,当测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时,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差,达到统计学上的一定水平时,即为显著差异。
我在大学时,对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等科学主义路线的心理学一直缺少感觉,但对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现象学路线的心理学则非常喜欢,觉得其中有无穷无尽的可探究之处,并且可以直接因为体验到一些东西而导致改变。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开端,而同时期的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则开启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他因此被视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虽然心理学界总有人想把冯特的地位列在弗洛伊德之上,甚至将弗洛伊德的学问视为“伪科学”而彻底抹掉,但弗洛伊德对心理咨询与治疗、艺术、文学与影视等方面的影响力,远胜过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