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选自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拆页若干:
附后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用自己的语言,分解文章结构:
一、文章开头就提出:关于执行力,每个人对待的方式都不一样。总有些人他们的执行力非常强,而有些人则不然,但即使是执行力很差的人也知道执行力的重要性。执行力还有另一个我们不熟知的含义,就是一个人能够清晰的知道如何一步步走下去。
二、我们为什么做不成一件事情?为什么不了了之?为什么半途而废?
概括来说,无非就是
1)不想学,于是不了了之;
2)知道怎么做,每一步甚至都很清楚,但就是不想做,总想等着明天再做;
3)知道怎么做,也去做了,但是没持久,就不是不想持续做下去了;
但是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我们又都是有很强执行力的,我们就特别擅长执行那些完全不需要耗费脑力的事情,比如刷朋友圈,不需要督促,我们一天到晚简直就是执行到底。
于是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最擅长的事情其实是那些没必要的事情,也就是对没必要执行的事情我们却常常是有非常强的执行力。但是对那些必要的事情,比如持续学习,看书、精进,就总会找出各种理由不想执行或者延后执行,真的很气人吧。
三、用心理学、脑科学解释
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就提出人的三重灵魂本质,即一个骑手,拉着一匹黑马和一匹白马。骑手对应理性的灵魂,黑马代表欲望的灵魂,白马代表意志的灵魂。这其实和后期弗洛伊德心理学中本我、自我、超我也是一一对应的。
而最新的脑科学则把大脑分为三层:
1)最远古时期的“鳄鱼大脑”,处理应激反应,对应黑马的直觉;
2)“猴子大脑”,处理情绪,对应白马的情绪;
3)前脑额叶,人类独一无二的大脑,对应骑手的理性。
生理结构决定,我们大脑的能量总是先输送到鳄鱼大脑,然后到猴子大脑,最后才到前脑额叶。所以黑马的反应总比白马快,而白马的反应又比骑手快。初期来看,这个骑手就像个小婴儿,力量小,却驾驭着这两匹马,所以总是跌跌撞撞,非常辛苦。还好,骑手是会长大的。因为骑手有理智,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把习得的本领教给白马,而白马呢又通过不断内化,把本领传授给黑马,最终骑手和黑白马就能相互配合,动作协调。
所以,人的直觉、情绪和理智,其实是一大家子,不能说直觉就一定是错的,有情绪就是不好的,只是这个时候骑手还小,还不能很好的驾驭两匹马,当骑手足够强大,能够很好驾驭马的时候,才能达到和谐统一。这个过程中,最不能忽略的是骑手不断学习内化的过程,这是个长期的学习、重复、和应用的过程。内化过后还必须要有产出,不然依旧是前功尽弃。好比你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却不去做,依旧是过不好这一生。
四、关于执行力差,老师的总结
1)学习中,重复的次数不够,大脑新的沟回没有建立,还没有内化为自己正在的本领,也就不能有效应用;
2)执行力强和差的人,他们不是同一个物种,彼此不了解自己的世界。比如跑步对一个人来说可能运动后大汗淋漓是种畅快的感觉,而另个一人就没法理解,感觉是找罪受。所以他们原本就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之前我就和自己说最好把笑来老师专栏的概念通过拆书的方法逐一拆解。但是实际除去时间因素,最重要的发现还是执行力不够,就算我有时间,总想再拖拉下,要么明天再拆吧,要么就说再过半小时吧;
细细想来,凡是那些需要动脑的事情,都不是非常爽快的开始执行,总是经过各种磨蹭,没办法了才开始;或者有些算很快开始的,过程中总三心二意,做不到一气呵成。
A2:我的应用
学了这一课,我想自己的执行力差的原因就是大脑里各神经元之间还没有建立充足的连接,大脑皮层的沟回还没有形成。关于策略,其实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不断学习,建立强连接,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体系一部分,进行输出。在这个完整的过程中,体会执行后带来成就感,然后进入下一次学习,再连接...
所以,执行力差有时候也不用特别自责,通过脑科学去解释这个现象,减少自己的心里负担。
然后当自己想偷懒的时候,把这个解释拿出来,告诉自己,这个现状是可以改变的。
如果想看笑来老师关于《执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的原文,请联系我微信maro3181,欢迎相互交流,非诚勿扰。
拆页:

图片发自简书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