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是继刘媛媛写的《精准努力》后的第二本比较功能性的书
倒不是鸡汤,但是读完几页是需要沉淀一下,有共鸣、怀疑、肯定、下次试试看等想法,甚至还需要暂停记录一下,可能自己太想改变现状了
这本书我大概花了三周时间看完的,想说一下我获得的比较新的看法
其一就是不做反应不等同于忍气吞声
如果你是一个自卑弱小的应届毕业生,初到职场,被老员工指使,天天把一些琐碎无意义的打扫卫生、碎纸、打印、跑腿等活交给你,干不好或忘了哪件小事,他还摆起领导的架子把你熊一顿,你受了气觉着委屈,是不是想等到下次,写个小本本冲他回怼一次
但其实你想想,软弱的性格,很难突然变得强势,和对方掐一架,除非找好下家不打算在这里继续待了,就是这样,那你是不是也是动气了,反复地去想这个事了
你做出反应来,不管是默默生气,还是明着争吵,争吵过后,无论你俩谁胜,都留下了一创,这你不就上当了
面对不善的挑衅,不做反应,换句话说不搭理他,对他的话免疫到失聪的地步,那是真的无敌了,不过这有点难度,所以得用比较优雅的姿态,就是和平共处,找一个双方心情还可以的空隙,和平的独处一下,把话平和地讲出来,也认真地听对方的讲述,要是两个男士,下班后还可以约出来打打篮球,喝个小酒,轻轻松松地把这个结给解开,这才是对自己好的方式,也可以长久地生存在职场中,说到这,又映射到书中讲的第二夜的主题,即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其二就是要让自己舒服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鸡毛蒜皮的杂乱,有天晚上,老公开玩笑的对我讲,我和婚前不太一样了,还有点撒娇的讲到,我总是找他茬
处在姨妈前期,激素水平不稳定的我,先是冷静反思:他的工作强度比我强很多,近一个月都没休过班,下班路上还想着给我买酸奶、点心,我发火抱怨他都冷静的像尊佛,估计他就是采用上一条的对我的话不做反应,但在我这不做反应更激怒我,反复地问他,让他回应,一旦做出分析,我又是不乐意,我确实有点任性
拿起扫帚扫一遍屋子,准备一会拖个地,在洗拖把的过程中,汗进到了我眼睛,怒气迸发,气冲冲地走向卧室,冲他喊道:“你今年扫过地吗,垃圾也都是我倒的,我起得早,只要吃早餐也是我做的,晚上下班我就赶快急着回到家,争取早点吃上饭,你说我变了,婚前也没有这些破事要干呀,以后我不做饭了,不做家务了”生着气,说着说着贼委屈,哇哇哭了起来
你看,从头到尾,都是我在忙活,干活是我干,生气是我生,操心是我操,反省是我反,真是有点费力不讨好,有点向泼妇进军的趋势
书里说到这样一个观点,叫课题分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这里不管你们是夫妻、母子、上下级,没有连带,只有个人
如何定义这个课题是谁的呢,很简单,“谁承担后果便是谁的课题”
所以,是我看不得家里有灰尘,嫌家里脏,让自己不舒服,那扫地这个事情就是我的课题,既然是我想让地看着干净,那就在做的过程中享受每一块板砖变光亮的过程,享受出汗的过程,享受在干净屋子里看书的过程
家是两个人的,但是人是独立的,可以引导,但不要干涉
这个例子不知道合不合适,但要求某人干某事,双方都不会太情愿和舒服
先写这两点新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