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提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课标》提出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理性思维是区别于动物的基本能力,理性思维是更高级的思维形式,理性思维要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进行思考,继而做出判断。
在7月28日聆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讲座后,让我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上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薛根法老师在《落花生》这一课例中就“父亲”对孩子们说的话做了抽丝剥茧般的梳理与探究。先是物与物比: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比较;再是人与物比:你们要像花生;最后人与人比:人要做……不要做……
课文中“父亲”的话寥寥一百字左右,薛老师带领学生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学生对作者的思维逻辑、表达方式有了清晰而理性的认识,完全达到《课标》中所提到的“思辨性阅读”的要求。
薛老师的课堂从“思辨性阅读”再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春天,你与弟弟到竹林里挖笋,看到竹笋长得很快,你怎么借竹子给弟弟讲谦虚做人的道理?在“梳理与探究”的基础上,同学们会将竹子与物、竹子与人、进而人与人进行借物说理、借物喻人,同学们再调动之前的知识储备,运用好词佳句、恰当的修辞手法等,将会是一段让人期待的仿写片段,达到思辨性表达素养的培养目的。
窥一斑而知全豹,薛根法老师会借助每一篇课文的不同特点扎实而细腻地帮助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本固枝荣,正是利用课堂上高效的学习与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