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其他理论能够这样说。
中微子,直径大约10^-18米,质量小于10^-36千克。
按照这个数值,中微子的表面重力加速度就是g=GM/R^2
=6.67*10^-11米每秒方
中微子几乎没有质量,大小也难以捕捉,说明它是人类目前科技水平观测的极限尺寸。
事实上,两个中微子极限靠近情况下其引力大约0^-50牛顿,这个引力很微小,但真空中的质点总是会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大块中微子团,可实际上,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种大块的中性物质团存在。由此可见,微小的引力是不会导致中微子聚集的。
上下夸克不能单独存在,但传说中奇夸克是可以组成奇夸克团的,毕竟其引力质量都比较大。
电子和质子由于电荷力远强于引力,所以也不会聚集成电子团或者质子团,事实上也是这样。
中子,直径大约1.7*10^-15米,质量约为1.6749*10-27千克。
中子表面重力加速度约g=4*10^-8米每秒方。就是这么微小的重力加速度使得中子可以相互靠近,聚集成中子星和黑洞。
中子的密度是7.9*10^17千克每立方米,中子星密度都小于10^16千克每立方米,所以中子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子星,而是原子核星。在我的空间纤维理论中,原子核不是球形的,而是平面环形的结构,这与实际是符合的,中子星肯定不是实心中子构成的,而是比较疏松的中子环压在一起组成的,所以它的密度才小于中子!
黑洞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子星,现在已知最大密度的黑洞密度是2.8*10^18千克每立方米,它是由一颗3倍太阳质量恒星坍缩而成,直径大约8公里。
这颗黑洞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7*10^12米每秒方,接近于1光年每秒方。这么大的重力加速度,将把中子压缩到直径大约10^-25米左右。
由此可见,黑洞表面巨大的重力加速度将中子压缩到非常小的尺度。而这些微缩版的中子在极高的压力下从黑洞两级喷出,形成强大的中微子流。
在我的空间纤维理论中,所有的基本粒子都位于三维空间管道的交叉点上。中微子刚刚好有被空间纤维拖拽形成惯性质量的迹象,因此空间纤维管道应该比现在测量的几种中微子直径還要小一些,大约10^-19米左右!
在黑洞表面被强大的重力加速度压缩到很小的中子就是中微子,他们由于直径小于空间管道直径,因此他们的惯性质量消失了。当然,由于他们表面重力加速度更小,也几乎没有引力质量!
这就是宇宙物质质量似乎小于应该有的质量的原因。当然这样的中微子集团大量集中时,他们可以有明显的引力质量,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是暗物质吧。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