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但富贵险中求!
——电影《追龙》预告片
1.
问者:实心的铁棒和空心的铁棒,打你的头,那个更疼?
答者:头疼!
问者:错,你爸妈心疼!
……
你有多久没和你爸妈和颜悦色地沟通了?
你有多久没和你爸妈坐在一起好好地吃顿饭了?
什么时候开始,你爸妈的面部轮廓在你的意识里渐渐地变得模糊了?
什么时候开始,你在家里呆的时间越来越来少,甚至夜不归宿,但你知道你爸妈在担心你嘛?
……
我们日渐长大,父母却与我们渐行渐远,为什么?
我们与父母本是很亲的人,怎么就越来越陌生了?
有人说:是我们与父母的三观不同所致的!
那么何谓三观?
所谓三观,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看待事物的立场与观点。
世界观: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人生观:你觉得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价值观:你认为做什么是最有意义的?
因为我们的成长环境、社交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等不同,在我们大脑里形成的三观渐渐与父母发生了偏差,而且这个差距甚至逐步拉大。
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这样说:
我是你爸妈,我们都是为你好;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你什么事都要听我的;
我说你两句怎么了,我可是你爸(妈)啊
我养你这么大,我容易吗?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我怎么就有你这么一个……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别以为你长大了,翅膀就硬了;
……
可是我们不这样想,我们会想:
你们虽是我爸妈,可你们知道什么是为我好嘛?
你们是经历多些,可你们那套早就过时了,
是我爸妈怎么了,我难道就不能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有本事你们给别人家的孩子当爸妈去呀,
未来的路要靠我自己走,你们帮不了我,是福是祸我自个承担,
……
于是我们开始逃离,逃离爸妈对我们的影响。
那怕我们是错的,作为爸妈,你们也得让我们去经历,
不经历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利什么是坑了?
可是作爸妈的不同意,他们觉得你这是叛逆!
作爸妈的总是希望我们按照他们的思想观念,社会阅历和学识认知
去生活,去度过此生。
这就是我们与爸妈的距离感!
而这种距离感往往是因为我们的爸妈在根本没有了解我们的心声时,就对我们妄自评判,妄自做决定。
上哪所中学,考哪所大学,选什么专业,他们都有话说,
甚至跟什么样的人结婚,他们都要指手画脚!
这样的人生谁受得了,
我们总不能因为爸妈对他们的此生不满意,
我们就得按照他们的意愿去过一生吧?
2.
所谓的‘莫欺少年穷’,那是我们为此付出实际行动;
所谓的‘别瞧不起人’,那是我们做了些让别人觉得了不起的事;
所谓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是我们看准了趋势,敢拼敢干的结果;
……
现实里,
我们中的很多人总是用这句话来顶别人的鄙视,从而达到安慰自己的目的,
可是他们却忘了,这些话都是我们已经付出行动才有资格的说词。
什么都没有做,空口说白话,这不免有些浪费口水。
现在的部分年轻人就这样,心里总有那么点怨气:
心想要是我爸妈有钱、有权、有名的话,
那我就可以住豪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出门有豪车相送美女相伴,走到那里都可以成为焦点,
可是现在我过成什么样了。
然而我就奇怪了,那怕我们的父母有钱、有权、有名,
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白享受这一切嘛?
这些可不是我们的劳动成果!
万一那天父母不再了,我们又该如何是好?
之前那些资源,还能不能为我所用?
之前那些人,还能不能像从前那样毕恭毕敬的待我?
是金子总会发光,前提是我们肯打磨。
如果我们自己一坨烂泥,那么谁也没办法扶我们上墙。
自己没本事,再多金再多资源也是万事落空。
所以相对任何一个人而言,不是我们身边人怎么样了,而是我们自己如何了?
正如那句话说的:
如果你自己不努力,那么就是身边人想拉你一把,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也许有的人说,努力?哪有那么容易?
是呀,人活一世,有什么是容易的?
可是不容易就可以成为我们放弃的借口,甚至堕落的理由?
要是这样,你活着不如Die!
3.
小时候,我们一不听话,爸妈就会用:
XX,你要是在不听话,爸(妈)就不喜欢你了……
亦或是
XX,你再这样,爸(妈)就不要你了……
那时小不懂事,爸妈这样的话总能把我们唬住,甚至都懂事起来。
长大后,我们一不听话,爸妈又会用:
我怎么生你这么个儿子(我怎么就养你这这么个儿子)
或是
我怎么有你这么个的女儿(我怎么就养了你这么个女儿),
现在爸妈一旦说这样的话,我们会头也不回的回房间,或是破门而出。
很多时候,我就不明白了:
爸妈说这样的话时,考虑过我们的感受嘛?
真不知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里的孩子是怎么个成长环境。
而且我们仔细去观察会发现:
小时候越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越叛逆,
反而小时候越调皮的孩子,长大后越懂事。
爸妈那些所谓的大人,太小看我们这些所谓的小孩。
他们总喜欢用一种眼光去看待我们:
那就是我们是他们的孩子。
可惜我们还是一个人:
一个有血与肉,有感情有思想的人
他们低估了我们的学习能力,低估了我们的判别能力,低估了我们的认知能力,
忽略了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忽略了我们心里的真实想法。
这样一来,我们与父母之间怎么会没有矛盾?
其实只要爸妈那些大人们不把榜样竖歪了,我们就不会误入歧途。
很多家庭的悲剧就在于: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一个用自己的思想,以自己的态度写文字的人,
不是我多么热爱生活,而是我记录下来让自己活得明明白白。
——西瓜@开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