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聆听了福建省教育电视台主办的开学家长第一课,由福建师范大学连榕教授主讲,主题是“大手拉小手,适应新学期”。
家长第一问题:“要开学了,家长们要准备什么?”
连教授说,幼儿园毕业,升小学的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书包,从幼儿园游戏为主转化为小学的学习为主。小学毕业了,马上进入初中,家长跟孩子聊一聊,因为孩子开始要进入青春期,由儿童要向成人转化。初中毕业升高中的孩子,家长带孩子们出去走一走,看看各个城市的大学,看看叔叔阿姨们的工作场所,以后孩子毕业了可能走向大学或工作,工作选择什么工作,非常重要。父母既要做好物质的准备,也要做好思想的准备。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心理准备。因为心理准备会直接影响着他新学期新学年的适应,影孩子新学期新学年的进步。
心理适应指个体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心理应对的过程。
孩子从暑假快乐休闲娱乐的这种状态过渡到开学后紧张的学习状态,适应的状态是积极的还是消积的适应?积极性的适应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也有的消极的适应,就需要家长的帮助。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在亲子交流,沟通形式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基础。亲子关系对孩子影响一生。亲子关系如果是紧张的、对抗的,可能影响孩子在学校与同学的关系。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亲子关系不一样。1.幼儿园阶段孩子对父母依恋最强。2.小学阶段父母依然是孩子的主要依赖,老师和同学的影响渐强,父母要与学校老师加强联系,配合学校的工作,与学校共同促进孩子成长。3.初中阶段孩子独立、自主的愿意强烈。有成人感。家长要以民主、平等的关系去对待孩子。4.高中阶段,对同伴朋友的依赖变强。亲子关系又发生变化,与同学朋友来往密切了,与父母有了距离感,要求父母以成人一样的方式对待他。如果父母不改变态度,用以前的方式对待孩子,就会发生矛盾。
从幼儿到儿童,少年到青年,父母帮助孩子自立独立,慢慢走向社会。似盖房子,父母的作用就像脚手架,起支撑作用。孩子长大,脚手架就要拆掉。如果脚手架一直不能拆掉,孩子会养成啃老的习惯。
幼升初,要注意些什么?
家长:幼儿园到入小学的家长担心,孩子对小学很焦虑,家长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
连教授:孩子面对陌生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孩子有焦虑很正常。支招:①父母表示很理解孩子,可以跟孩子聊一聊自己读小学的快乐往事。②让孩子初步了解小学学习、生活情况。带孩子去小学参观,了解学校环保。向邻居小学生了解小学生活。③营造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孩子看绘本,讲故事,认更多字,会学习更多的知识。
五年级家长反馈: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不够主动,需要家长的督促。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几点建议:①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四年级以后孩子需要自我管理。②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兴趣的事情,孩子专注时间会更长。③给孩子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电子产品、零食不要放在孩子身边。④与孩子一起做行为提升的活动。比如,专注力的训练,抵抗诱惑的训练。专注20分钟,30分钟,40分钟等,目标由低到高。坚持完全20分钟,给予一个小奖励。
家长3:初二孩子的家长反馈,孩子喜欢买饮料喝,不顾家长的反对,让家长感觉无助。
初中生的孩子正处叛逆期,他最反感家长指责,反感家长以批评小学生的方式来管教他。几条建议:①父母要反思与孩子的交流行为。孩子不断长大,亲子关系不断变化,父母要与孩子更多的商量,以民主的方式交流。②父母要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倾听是用心去听,能够传达你的关心。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家长要找到孩子喜欢喝饮料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③父母要懂得如何调节情绪。父母也有苦恼,有烦恼,与孩子交流过程中不要把这些苦恼烦恼带进去,不能因为自己不高兴了,就直接训斥孩子,要先调节自己的情绪。
家长4,高一孩子的父亲反映,孩子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发脾气,摔东西,孩子感冒了,却怪父母照顾不周,亲子关系非常遭糕,该怎么与孩子好好相处?
连教授建议:①父母要改变教养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没有跟进高中的孩子变化?是不是还是沿用以前的方式。②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觉得自己已成人,父母要在情感上支持。③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人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消极情绪的时候,该怎么去调整?心理学上有很多方法,比如:肌肉放松法,呼吸调整法,音乐调整法,体育运动法。与孩子一起听听音乐、做做运动,改善亲子关系。
家庭教养类型:①权威型(民主型)②专制型③放任型④忽视型。
权威型是既有关爱又有严格的规则,与孩子商议的方式,孩子会更自信。开学前,父母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商议学习计划。这样的孩子会阳光自信。(孩子出去玩,要晚上9点前回家,晚回不安全。)
专制型的父母,孩子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开学前作业没完成,家长会暴跳如雷,各种责罚孩子。(9点以后回来要罚)
放任型父母,包办全部,孩子依赖强。(随便玩。似关爱,没有要求。孩子会晚回家)
忽视型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也不关心孩子学习,家长自我放任,孩子也会自我放任,也会产生自卑。(随便玩,不要问我。)
1.既要重视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又要与学校、老师密切联系,形成家校协作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快乐成长。教育是一定要通过合力,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配合学校不断提升孩子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校配备了专职心理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家长要像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一样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心理如果有重大变化时,要及时与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取得联系。
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最大最深远,懂得教育,让孩子快乐健康幸福地成长,成长为能够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
连教授的这节课,让我们家长深受启发。作为初一新生的家长,我们既要重视养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又要与学校、老师密切联系,形成家校协作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快乐成长。另外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配合学校不断提升孩子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希望陪伴孩子充实而又愉快地过好每一天,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为重要的,先成人,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