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习惯会让内心充实。对于读书,不只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更重要的是通过和作者神交,认识自我。
之所以会烦躁,浮躁,暴躁,源于读书太少,想的太多。书籍会帮你找到答案。
昨天的聚会,朋友说了对孩子的期待,让他少走弯路,学个技术,不管孩子的想法。
我说:其实人生没有弯路,只有成功和学到了什么。对于学技术或者其他的专业,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也勿须执着于自己是对的。你要思考怎么认为自己是对的。只要鼓励他多读书就好,书中自会给出人生的道路。
假期读了马哈拉吉的《我就是那》和马哈希的《走向静默,如你本来》,作者都是印度著名的心灵导师。
就像拉玛那的教诲有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几乎所有的人都需要上师,才能成就持久觉知的真我。上师也可以化作多种方式。读他们的书也是一种方式,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接受加持力。
对于运动,不仅仅是强身健体,它和读书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让你进入到心流当中,也称为福流,英文是Flow,一种专注某种行为的心理状态。
很多时候觉得空虚就是缺少专注,有了散乱。接受的信息成碎片化,信息是散乱的,内心也是散乱的。空虚并不是真正的空和虚,而是大脑中填满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与自己的成长没有关系。
基本上,每天都会跑三公里,不在于速度,而是能否完成。跑马拉松的朋友,问我为什么跑这么短。我说:我的跑步不只是跑步,更多是完成,训练自己的专注力。你会感受念头的浮起,消失。当专注到呼吸上,念头消失了;当念头又出现了,说明你失去了专注。。当结束了,跑中的任何念头却无从记起。
其实人生中的各种情绪都是由念头而起。读书,运动都是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念头才会止息。
记得惠能禅师的一首诗: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世界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是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只有专注了才会空,念头都是事物从心而过留下的痕迹。
而思考就是把读书,经历,行为融合,读书会指导行为,行为变成经历,思考把这些变成智慧。
人与人最大的不同是反思能力,通过思考才会看到本质。就像爱因斯坦说的:一个人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拥有了内在的自由。
在很多人看来,每天写作,跑步是因为毅力。其实与毅力没有关系。而是通过写作去思考,在思考中感受内心的宁静,充实,清醒。
你向往这样的感受,所以不断的重复。在重复中又会感受到新鲜的力量,这些又会成为读书,运动,思考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