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不叫南哥无所谓,我们就是要争第一

绿茵风云,“苏超”爆火。三轮过后,南通队三战全胜一马当先,一时间“叫南哥”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但对于这称呼我们只是“一笑而过”,真正刻进骨子里的,是永争第一的热血与执着。

01十年打磨,“苏超”亮剑

南通队的成功不是偶然,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南通队39名球员,35人来自海门珂缔缘青少足球俱乐部。在这里,一个有足球情怀的鞋厂老板李太镇,带领一群热爱足球,有梦想的孩子,十余年坚持训练,历经艰难却不曾放弃。虽然之前在全国校园足球赛、同年龄组的比赛中已取得过娇人成绩,但并未受到关注。

十年磨一剑,终于,“苏超”给了他们亮剑的机会。

有人调侃,对于 “苏超”别的城市只是“玩玩的”,而南通却是“当真了”。

的确,南通人做事,向来以认真严谨著称,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就要全力以赴去争第一。

这份执着,正是南通城市精神最生动的写照。

02南通精神,溯源之路

回望历史,在江苏“十三太保”中,南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不出众。往昔的南通,并非繁华安逸之所,而是一片偏远荒芜之地。东边,茫茫黄海阻隔;南边,滔滔长江横亘。

这里曾是统治者流放囚犯的所在,也接纳了众多其他缘由而来的流亡者,成为了一个典型的移民地域。定居于此的先民们,来自天南海北,为谋生计,只能从事晒盐、捕鱼等艰苦又危险的营生。

岁月流转,随着陆地不断向大海延伸,南通人开启了围海造田、垦荒拓疆的征程。到了近代,张謇先生横空出世,他带领南通人民围垦拓荒,创办实业,兴修水利,兴办教育,投身公益。自此,南通踏上了追赶超越的快车道。

千百年来,南通人民在与命运顽强抗争、与恶劣环境不懈斗争中,铸就了勤劳勇敢、善于学习、永不言败的独特品格。

03包容会通,敢为人先

“包容会通,敢为人先”,这是南通精神的核心内涵。

“包容会通”,是南通作为江海交汇之地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历史上,南通由多次沙洲并接而成,多元的移民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塑造了南通兼收并蓄的独特品格。

当年,张謇先生创办实业时,引进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兴修水利时请来了荷兰专家,以及办学校、做慈善等创举,正是这种“兼收并蓄”精神的有力实践。

“敢为人先”,则源于张謇先生的开拓进取精神。他一生创立了多个“中国第一”,大生纱厂、气象站、博物馆……每一个创举都闪耀着创新的光芒,习总书记称张謇先生为企业家的楷模。

如今的南通,她是声名远扬的“体育之乡”,孕育出陈若琳、林莉、赵剑华、葛菲、石宇奇、李菊等众多世界冠军,堪称世界冠军的摇篮;是实力雄厚的“建筑之乡”,拥有20多家特级资质建筑企业,捧回无数建筑界最高荣誉鲁班奖;是人才辈出的“教育之乡”,在奥赛、高考的舞台上,南通学子屡创佳绩,流传着“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的佳话;还是蜚声中外的“纺织之乡”,坐拥国内最大的家纺市场-叠石桥国际家纺城。

回到足球,放弃急功近利思想,踏踏实实搞青训,从孩子抓起,才是正道,南通队的成功,说明南通海门珂缔缘走的路是“难而正确的”,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足球一点希望,就凭这一点,我们应该给予更多支持和鼓励。

足球场上风云变幻,淘汰赛的胜负更是难以预料,南通队即便摘得桂冠,“南哥”也只是球场上的虚名。

然而,叫不叫南哥无所谓,南通注重的从来不是虚名,而是那份追求卓越、誓夺第一的信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