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拉松,从成绩上来说我是不折不扣的菜鸟,我的奖牌架上目前只有2块半马,2块全马奖牌,目前最好的全马成绩是4小时55分,这个水平相当的业余。不过,跑马给我很多有趣的体验,它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直持续下去。
目标和方法
我戏称自己跑步是“童子功”。从小学开始,为表现作为好孩子标准之一的“体育好”,我在暑假里会跑去附近的水库 或者其他地方,后来竟成为了一个爱好。现在用地图查一下,当年每次往返也有5-6公里的样子,记得终点的水库也挺大,有一段跑在大堤上,看着旁边晨曦下的水面,感觉也是很美。
虽然我跑的早,跑的勤,但水平非常一般。初高中也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似乎从来没有进入第二轮。到大学里,也只是每次半小时,5公里。跑步嘛,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已,从没有考虑过要跑的更快,跑的更远。
直到开始工作那几年,心情一直比较压抑,于是跑步成了释放压力的方式,加上当时跑步竟然成了一种时髦,如果要参加各种比赛,最少也要半马,所以我决心从半马开始。
这个时代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方法太多了,但也由于信息太多,如何筛选判断和应用就是主要的问题。我关注过跑步圣经论坛,订阅了一年跑者世界杂志,有了一副心率耳机,开始了解基础的概念,配速、心率、间歇跑、耗氧量,研究跑姿和训练计划,选择跑鞋,下载音乐……从这个过程中我明白,其他人的经验需要自己咀嚼后吸收,没有一套一劳永逸的简单方案,而且做事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从前跑步,不注意补水、拉伸,从不调整跑量,不注意心率,所以能力也只是原地踏步而已。换一种方式,也许很简单:每周跑量增加10%,间隔一天一跑,做好热身和拉伸,很快可以跑个10公里了。弯路也走过:有种跑法是身体前倾,重心向前后靠大腿带动跑步,这样的优势在于很省力,不过对膝盖的冲击比较大,对股四头肌的要求比较高,我练了一段后膝盖出了问题。之后又试过前脚掌着地跑法,这样靠小腿肌肉对膝盖有个缓冲,不过无法坚持太久,最后换回我习惯的跑法,步幅小,起伏小,“蹭着跑”,虽然难看,不过适合就是最好的。
信心来自行动
15年9月,天津武清半马,这是我的第一个马拉松比赛。赛前最多跑过12公里,所以20公里也是个不小的挑战。京津间的高铁实在是非常方便,北京南到武清仅用半小时就可以到达,比赛前一天领装备顺便还逛了一下武清的“佛罗伦萨小镇”。比赛那天艳阳高照,武清看起来是一个新建设起来的城市,有很多崭新的楼盘,宽敞的马路,热情的观众,一路上都很兴奋,如同参加一个欢乐的节日。最后几公里比较痛苦,但是由于很多人后半程就开始走路了,在前半程不断被超越的我,在后半程也享受了一次不断超越别人的快乐。向前看,有很多人跑在我的前面,向后看,也有很多人在我的后面,这种体验有种说不出的真实感。完赛成绩是2小时30分,菜鸟水平,值得安慰的是我全程一路都在坚持跑动,没有停步。另外,这次比赛后不久我爱人怀孕了,我们戏称孩子是“半马宝宝”。
16年4月,北京长跑节。前期没有训练,当时抱着跑10公里就回家的念头去的。从天安门起跑,经过朝阳门折向北,爱人给我发信息说电视上看到我了,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穿统一服装比较显眼。等顺着2环到安定门再向北,这时已经10公里了,犹豫着要不要继续跑完,感觉一下身体状态还可以,膝盖也没有太大的反应,一种“不坚持一下如何突破自己”的想法涌上来,于是继续向北,经过我们曾经租房的小区,经过我们曾经逛的商场,跑进鸟巢,从电视里看到过的通道进入体育场,跟着大家欢呼起来,踩踩鸟巢的跑道,在大屏幕上找到自己,那种感觉还挺开心的。等穿过了终点,发现爱人竟然已经等在那里了,瞬间被幸福感包围。对还在娘肚子里的孩子,我心里默默的跟它说,健康的出生啊,我们一起奔跑吧!
意外里隐藏着机会
一直都不太注意保护,加上主要在跑步机上练习,跑着跑着,右腿的膝盖疼的厉害了,从开始的跑步疼演变成走路疼,这真是个意外。其实,肌肉力量不够,跑多了自然会膝盖疼。16年8月左右趁着孩子妈回老家,我决定去健身房加强腿部力量。由于面对各种器械不知所措,我请了私教指导。私教这个行当收费比较高,我常跟小教练开玩笑说“每天都在给你打工”。不过请靠谱的教练花费是非常有用的,这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为专业付费是非常值得的。最有力的证据是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的力量提高很多,从外形上也明显的胖起来,之后跑步膝盖很少有不适的感觉,从此健身也已变成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习惯。
全马不是两个半马
17年5月,秦皇岛马拉松,我的第一个全马。这一次为了带孩子方便,也因为我之前“为专业付费是值得的”想法,尝试用了一家中介公司,费用包括名额、订酒店和接送等简单的服务。事实证明这是很明智的,减掉这些繁琐的事宜整个过程顺畅舒服了很多。住的酒店靠着海,带着家人在海滩徜徉,孩子第一次见到大海,触摸到沙子、海水,吹过海风,我想这一切的感受一定会在她的记忆中留下一些美好的痕迹。比赛那天仍然很热,前20公里不紧不慢的跑着,因为赛前跑过一个20公里,所以前半程并不吃力,有树荫,有海景,很舒服。过了半程首先是个大上坡,很多人崩溃了,爬过上坡,我也开始咬牙坚持,体会到了马拉松的魅力:痛苦,包括身体的酸痛和内心的煎熬。据说,半马不是马,全马才是。我的体会是,全马绝对不是两个半马的加和,实际上对我来说,跑完首马也不是坚韧,也不是自我激励,也不是任何崇高一点的精神,整个过程中做的最多的是评估和计算,呼吸的感觉,膝盖的疼痛程度,手腕上心率表的数字,每跑多久吃能量胶,背包里的水……因为在没有绝对的实力完成眼前的任务,或者现有能力只能勉强达到目标时,需要的更多的是通过小心谨慎、仔细估算才有可能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要理智的排除例如“感觉不错我可以加速”、“跑不动了我走两步”、“下个水站我喝水歇一下”等想法,增加“按照这个配速坚持下去我可以完赛”、“跟定前面这位身材爆好的美女”、“前面的老大爷头发都白了”、“家人在等着我,跑完还要赶火车”等想法,直到身心麻木的穿过终点,拿着完赛包走一段后拉伸、喘气,并不想回味,也没有胜利的喜悦可以回味,或者有,也只有“终于完成了”的心情吧。所以赛后看比赛时候的照片,除了出发时候的意气风发,其他绝大多数都是面目狰狞,表情痛苦。17年的北马,虽然准备的充分了一些,但是最后几公里也一样的痛苦。
为什么要跑步
每次大的马拉松比赛后,关于猝死、晕倒等新闻都会引起一轮争议,最近的北马也是,一位资深的跑者参加其他跑步比赛过程中不幸去世,再次引发关于为什么要跑步的话题。
关于为什么要跑步,答案有非常多,为了对抗乏味或者压抑的生活,为了发发朋友圈吹吹牛的虚荣心,为了跟随时尚主流的脚步,为了寻找所谓的人生目标生活意义,为了证明自己获得一些认可,为了养家糊口赚奖金,为了有个健康的身体,为了慈善事业,甚至为了给孩子树立坚持就能成功的榜样……问自己,尤其是在跑的很痛苦的时候问自己,我承认各种原因都有一点,但都不是全部,权重也在不断的变化。
跑步,跑马,于我来说是获得快乐,这种快乐不是来自比别人跑的好,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我配速还没有进600,我水平太差,这种快乐是一种坐标只是自己的快乐,跟自己玩,不用跟别人比,从小到大,不用与其他人对比的快乐其实很难得,这个快乐来自于我在奔跑,呼吸步伐胡思乱想,跑步提供了一种机会,可以让人与自己独处,可以暂时屏蔽外面的世界,关注与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只有这个时候才能清晰的获得关于自己、关于周围的真实体验;跑步同时提供了另一个机会,逃离日常的生活,去别处看看,去换个角度看看陌生的或熟悉的城市。跑马旅游也是不错的选择,每个城市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拿出来,跑过42公里的路,看到城市的美,实在没有更合算的,它帮助你打开视野,开拓眼界和心的广度;跑马会让人更了解自己,例如“跑到现在放弃已经来不及了,回头很长前路很短,想象一下完成比赛的情景”这个念头是支撑自己完成最后一段的力量,这时候会明白自己的底线在那里,例如全程都备着一小瓶水的我到最后把所有水都浇到头上然后一路跑到底,让我了解自己的个性到底是什么样的;跑马让人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确,跑马代表不了什么,不代表一个人的素质多好人生境界有多高,它无法让人减肥,跑完再多马拉松除了改变了膝盖无法升华任何精神层面的东西,甚至整个过程也许也没有什么乐趣,它就那么长,42公里,你知道按照你的训练你的配速,你可以多长时间完成,但是为什么要跑步,为什么要忍受这样的痛苦,起码我是相信保持积极的态度是必须的,需要一些仪式性的东西,证明着我在努力,在改善,在提高,例如跑马,如果这些不够怎么办,据说还有50公里、100公里、沙漠马拉松、戈壁马拉松、铁三、去南极、攀珠峰以及其他很多东西,所有的这些里似乎跑马是比较简单的。
庆幸的是我目前连个跑者也算不上,接下来的计划仍然是提高成绩但只最求安全完赛,挂满我的奖牌架,带着家人体验更多的城市,给孩子正面的引导。此外,用脚步看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不是也有一点诗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