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洗过的天空,蓝到了心尖尖,几朵白云悠悠飘过,每望此景,都会莫名地欢喜。
腊梅、黄角兰、桃树、柳树……绿成一片。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下的斑斑驳驳的光影,也会令人莫名地悸动。
“这朵漂亮!”小男孩把刚摘的一朵小雏菊递给小女孩。小女孩接过花朵,就像获得了糖果。见到美好,就想把它占有。哪怕是四五岁的小孩儿。他们一朵接一朵地掐,不管花儿愿不愿意。
“你看,那朵开得更漂亮!”小女孩指着墙边的花儿。小男孩踮起脚尖,一手扶着墙砖,一手尽力地去靠近花儿。花儿却不为所动。小孩儿终究是小孩,摘不到就算了,很快,就把注意力转向别的花朵。
“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你若爱上了某种东西,努力去追求,结果却没得到,你会怎办?”我不由得问起童童。
童童想也未想就摇着头,他或许觉得这问题离他太遥远。这让我回想起上星期的一堂课。
“把它毁灭掉!”班上一个成绩最优异的男孩儿玩笑似的回答。同样的问题,曾向初中快毕业的孩子提起,这答案令我震惊。当时,几个顽劣的同学嘻嘻哈哈地笑起来,女同学则沉默不语。
“若你以后喜欢上一个女孩,没得到就毁灭她吗,太恐怖了。”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假设好残忍,全班同学的笑声一齐涌向他。
“得不到就毁灭,身边、网络中,这样的例子还少吗?”于是我给大家讲起了一个个让人不可思议又令人叹惋的故事。
某某大学生因毕业论文不过关,不能顺利得到毕业证,就跳楼结束了生命。两年了,偶尔还能听到别人的谈论,中年失子的父母生活是如何的惨淡。他不仅毁灭了自己,也把父母的后半生毁了。
网络上时不时会有某大学生被害的新闻,原因大多是陷入感情纠纷,典型的自己得不到,那他人也别想拥有。毁灭了他人的美好,同时好几个家庭的幸福也毁了。
那几个男孩儿收起了嘻哈的笑脸,教室安静极了。“这些都是在书本里浸泡过,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的高材生,他们为何选择了这样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们不缺知识,而是缺……?”我停了下来。
“他们缺少爱。”“他们缺道德”“他们缺心”……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是的,他们不缺知识,而是缺乏一种气度,缺乏一颗容人容己容天容地之心,缺乏对生命敬畏的意识,更缺少审美的修养……”我一口气说了好多。同学们只是默不作声,看着我讲演。
几只小麻雀在教室门外一蹦一跳的,生命的美好就在一呼一吸间。你又怎忍心毁灭?美好不是强行就能得到,它有时是不期而遇,就如我们遇见刘成章的《悬崖上的枣树》。
“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读到这儿,我也仿佛成了那望枣兴叹中的一员,曾经望着悬崖上火一样热烈的映山红不也是这样吗?你能目之所及,却不能手之所触,毫无办法只得打颤颤的滋味我又怎不懂?“他瞅着那枣树咒骂。”吃不到,一年轻人只得粗言粗语咒骂一通,以解心头之怨。就连作者也未能免俗,也未能抵住枣的诱惑,为了得到枣子,绕七八里。结果,“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了。”
面对诱人的枣,想得到却不可得,最终却因各自的修养的差异,对待枣的态度也出现了偏差。俗气之人抱怨、诅咒、毁灭,作者因《蒹葭》而释怀:枣美好、诱人,却又难以触及、远离着你,如在水一方的伊人。“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令人思索的结尾。
“美好”可以仰望,“美好”可以去追求,当努力了也得不到时,心甘情愿地仰望吧。《蒹葭》抖落了作者的俗气,唯美了作者的心境,唤醒了我对“美好”的诗意。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我把喜欢了很久的诗读给了孩子们。
“当有一种喜欢,叫不可得时,我们就做远远瞻望的樵夫吧,成全也是一种幸福。”我深情地说给同学们听,也希望自己的内心能够听见。
天空蓝得一片纯净,大地绿得一片生机,行走在天地间,满目满心都是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