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金山中学 陈蕾
第三部分 对比实验 凸显技术优势
其实,我并不是刻意要来进行这一场对比实验的。在开课那天的上午的第一节,我在七班也要完成这部分的教学任务,本想好好试讲一下,结果没想到的是,上课前突然找不到了USB接收器了。
由于无法使用答题器,在课堂进行选择题训练的时候,我根本就无法立刻且准确地知道全班学生到底选择了什么。我只能问学生:“这一题你们选择了什么答案?”而能够大胆回答我的学生通常就是班上那几个比较热情的,其他的学生大多选择沉默,是的,他们只是低头在比对自己答案,而我则只能根据少部分同学的答案进行讲评。而事实上,我对所有题目答案的准确率都多少没有太大的把握,至于哪个题目错误率比较高,也只能依据我自己最原始的个人经验和学生的反应进行推断。其中某一题,我也采用团队合作方式来进行讨论,但实际上并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在我的面前,而我邀请发言的小组也未必具有典型性,也就无法供学生们来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学习。
但我也发现,在没有技术的环境里,学生做题的速度会更快一些,比起要运用答题器选择答案感觉更有“安全感”一些,因为不需要暴露,所以也不太纠结正确率。
在这节试上的课里,我把侧重点放在了训练自己对选肢的提问上。《可见的学习》里提到:“教师的话语遵循着IRE的模式,教师发起——学生回应——教师评价。这个三步式的交互赋予教师话语主导地位,并支持教师话语一直延续下去。”但是,如果长期遵循IRE模式,往往会带来最低的学生参与度,便会催生低阶认识思维的学习结果。于是,我对每个选项涉及的知识设计了更多的引导问题,从一个点延伸出本单元相关知识的复习。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提问,来让学生深入理解选肢涉及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辨别不同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比较、发现其异同。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