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门口有个卖月饼的,主打怀念,就是卖的是以前的酥皮月饼,老式五仁月饼等等。
然后就是说自己做的,原材料尽管放心好了。打的是自产自销的招牌,加之卖月饼的是一个老头,就是平时给大家修锁的人。无形之中就有了一种号召力。
老头的月饼好吃不好吃,不知道。但他修锁确实是经济实惠。
其实,我想也想尝尝,毕竟这个怀念的情怀味道太值得尝试一下了。可是,当我有了购买的冲动的时候,我就会自我劝解自己,难道小作坊生产的东西比大厂家还能安全有保证?还能更美味好吃?
想到这,就索然寡味了。
但怀旧的包装还是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有次,跟着我老爹去隔壁一个庄里去,在回家的路上,我们那个时候也没有骑车子,而是一路走着。我记得我饿了,那个时候也就快要到中秋节了吧。农村里的小商店不叫商店,叫做“代销处”。代销处里就有月饼,老爹进去就给我买了一对也就是俩月饼,当时的包装就是一包两个。油都浸透了那层包装纸,白的酥皮,红的,绿的“五仁”,咬上一口,那个好吃的劲儿啊,至今记忆犹新。那个时候,钱是真值钱,虽然说五毛钱一对月饼。在当下的时代里,五毛钱能干啥用?那个时候来讲,就是不菲的支出了。
来之不易的东西,格外珍惜。一点儿也不假!只记得当时,走了一路,吃了一路。
现如今的月饼,物价真是飞速地让人接受不了。一个月饼就10块钱,而且这还是普通裸装的价格;要是有包装礼盒的月饼动不动就得三十一个吧。弄不清楚,现在人是吃包装还是吃月饼中的馅儿?!
而且,普遍的是对普通的月饼都是横眉冷对了。
为什么传统的月饼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呢?
口感?味道?样式?包装?营销?
这个世界哪里有什么一成不变?!
有的话注定也要被铭记在历史课上,而不是追随着时代的发展节奏的。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变化发展是跟随着自然、社会客观环境的;事物是死的,却又是活的,活在人的意识世界里,活在人的客观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