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马丁·塞利格曼博士曾以史上最高票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是国际积极心理协会(IPPA)终身荣誉主席,他是当代认知心理治疗的创始人之一。
他大力提倡建立了追求幸福的积极心理学,并为这门新学科奠定了结构体系,他是全世界公认的“积极心理学之父”
图书简介
《持续的幸福》应该算是《真实的幸福》一书的续集,本书重点阐释了“塞式幸福2.0版”,详细描述了实现幸福人生应具有的五个元素(PERMA)。
塞利格曼博士告诉我们幸福的目的就是实现蓬勃的人生,而实现蓬勃的人生与幸福的五元素的实现程度有密切关联。幸福的五元素是一个关系紧密的整体,不能只追求其中某种元素来实现幸福和蓬勃人生。
重新思考幸福
幸福2.0理论认为,积极心理学的主题不应该是一种真实的东西,而应该是一个构建的概念,由若于可测量的元素组成,每个元素都是一种真实的东西,每个元素都能促进幸福,但没有一种可以单独定义幸福。这五个元素就是PERMA。
积极情绪(positiveemotion),也就是我们的感受:愉悦、狂喜、入迷、温暖、舒适等。我把在此元素上成功的人生称为“愉悦的人生”(pleasant life)。
投入(engagement),它与心流(ow)有关指的是完全沉浸在一项吸引人的活动中,时间好像停止,自我意识消失。我把以此为目标的人生称为“投入的人生”(engaged life)。
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积极的人际关系对幸福带来的深刻正面影响,以及在这种关系欠缺时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无可否认的。因为社会性是人类已知的最成功的高等适应形式。
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有意义的人生”(meaningfullfe)意味着归属于某些超越你自身的东西并为之奋斗。为此,人类创立了许多积极组织:宗教、政党、环保运动、童子军及家庭。
成就(accomplishment),其短暂的形式是成就,长期的形式是“成就人生”,即把成就作为终极追求的人生。积极心理学的任务是描述人们追求幸福的实际方法,而非规定这些方法。
没有哪个元素可以单独定义幸福2.0理论,但每个元素都对幸福有贡献。某些元素可以用自我报告的方法来做主观的衡量,其他元素则可以用客观的衡量方法。在幸福2.0理论中,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测量和发展蓬勃人生。
有效的积极心理学练习
我们总是在想生活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却很少花时间去想生活中有多少福赐。为了克服大脑的负面偏好,我们必须练习去想美好的事情。
感恩拜访练习、一个简单的练习,可以提升你的幸福感,减轻抑郁。
三个幸福时刻、这与感恩拜访两个练习配合,在六个月内大幅度提升了幸福感,降低了抑郁水平。
突出优势练习、通过发现你的突出优势,使你更频繁、更有创造性地使用它们。这些练习也通过了安慰对照、随机分配的黄金法则的检验。
积极心理疗法的14个疗程、尽管这还是一个新疗法,但其中的个人练习本身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幸福可以打破65%的极限
生物基础决定了我们中的一些人会容易悲伤、焦虑和愤怒。治疗师可以改变这些情绪,但能改变的程度有限。
到目前为止,所有药物和绝大部分心理治疗法都只是治标,是像化妆术一样的障眼法,做到最好也不过是65%而已。积极心理学的介入有可能打破65%的极限,超越治标的症状消除,朝向治愈前进。
学习积极心理学的具体技能,可以教会你如何拥有更多积极情绪、更多投入、更多意义、更多成就、更好的人际关系。它们不仅能治疗抑郁症和焦虑还有助于预防这些问题。比减轻病症更重要的是,这些技能就是蓬勃人生的含义所在,对每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
接受幸福的感召
积极的情绪远非仅仅使人感到愉快,还能扩展和建构持久的心理资源,供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使用。它点亮了一盏指示灯,表明了人生在成长心理资本在积累。
洛萨达比例,当积极与消极的比例大于2.9:1时,公司就会蓬勃发展:低于这个比例时,公司的经济就不好这就是“洛萨达比例”,又称“洛萨达线”。
而为了获得紧密和充满爱的婚姻,你需要5:1的比例一你对配偶的每句批评都要配有5句积极的话。
当发现自己最好的部分时,当有具体的方法可以更多地发挥优势时,我们反倒会做出改变。只有感到有安全感,我们才能放下戒心,听取批评并创造性地采取行动。
幸福是教育的本质
父母最希望孩子得到的往往是“自信”、“善良”、“健康”等,简言之,就是幸福;学校最希望孩子学会的,则往往是“成就”、“工作”、“考试”等,简言之,就是成功的方法。
为什么应该在学校教幸福?一是因为当前抑郁症泛滥横行;二是因为过去两代人中幸福感有名无实的提升;三是因为教育的传统目标是学习,而更高的幸福感能提升学习能力。
积极情绪能产生更全面的注意力、更多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更全面的思维。
追求财富的目的不应当是盲目地创造更高的GDP,而是创造更多的幸福。
幸福离不开成就
成就的定义不仅是行动,还必须是朝固定、特殊的目标前进。
责任与自由意志都是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成分。如果什么都怪环境,那么责任和个人意志就会被忽略。
成就公式:成就=技能X努力。巨大的努力可以弥补技能的不足,正如强大的技能可以弥补努力的不足一样,除非有一个是零。而且,对于高技能的人来说,额外的努力会带来更大的回报。
智商vs自律,智商和自律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无论智商高低,都可能很自律或很不自律。
为了获得更多的成就,你真正可以控制和改变的是付出更多的努力。努力,也就是你花费多少时间在这项任务上。你愿意花费多少时间来努力完成任务,至少取决于两种积极品格一一自我控制和毅力。
幸福是一种战斗力
情绪的积极影响可以传播给其他人。当你变得更快乐,对自己的生活更满意时,你可以有更多的东西给予他人。
社会复原力是“培养、投入并维持积极的社会关系的能力,是承受应激事件和社会隔离并从中恢复的能力”。他不仅能防止创伤后应激障碍还可以增加遭遇不幸事件时复原的士兵数,最重要的是,它能让士兵从严酷的战事中获得心理成长。
幸福感,幸福感比孤独或抑郁更具有感染力,而且它的作用还能穿越时空。因此,一直被严重忽视的幸福感的培养其实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
将创伤转变为成长
有许多人在经历重大打击后,显现出沮丧、抑郁焦虑的行为,但是他们不但没有被打倒,反而成长了。就长期来说,他们甚至拥有了比以前更强的心理功能。
创伤后成长的5个要素,1认识到创伤后信念的崩塌是正常反应。2.减少焦虑和强迫性的想法。3讲出创伤经历。4描述创伤后积极的改变。5总结因创伤而产生的更加坚强、更加无惧挑战的人生原则和立场。
ABCDE模式,用ABCDE模式去反驳悲观的想法: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B(belief)代表当事件发生时自动浮现的念头、想法,C(consequenc)代表这个想法所产生的后果,D(disputation)代表反驳,E(energization)代表你成功进行反驳后所受到的启发。
挑战悲观信念有三条策略:搜集证据、乐观换个角度。
幸福由内而外
积极的心理健康是一种存在:存在积极的情绪、存在参与、存在意义、存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存在成就。
乐观主义者认为导致挫折的原因是暂时的、可变的、局部的人们,在实验室中不会轻易地感到无助。与之相反,认为导致挫折的原因是永久的、不可改变的、普遍的人们则是悲观主义者,很容易陷入无助。
悲观主义者比乐观主义者更容易感到沮丧,他们在工作中、运动场上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潜力。
高度的悲观会伤害健康。研究证明,积极情绪有助于预防感冒与流感,而消极情绪则会让人更容易患上感冒与流感。
为幸福而服务 积极的政治与经济
当国家处在贫穷和战争中时,GDP对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国家变得富饶、和平、丰衣足食、健康、文明时,他们会追寻更高的目标。
财富应该为幸福服务。全球经济显著提升时,幸福的感受却没有跟随GDP上升,甚至有所下降。未来召唤我们在评价和制定政策时看重幸福而不是金钱。这种衡量方法将是我们传给子孙后代的礼物之一。
乐观主义让婚姻更加美满,悲观主义则会破坏婚姻。因此,如果期望对现实产生不了影响,我们就可以采用现实主义的态度;如果期望可以影响现实,那么我们最好还是乐观一些。
写在最后
塞利格曼博士的这本《持续的幸福》,专注于如何建立人们的幸福感,并告诉我们如何让幸福感持续下去。书中还有“生活满意度及突出优势测试”、“情绪健康测试”、“社会健康测试”、“精神世界健康测试”、“家庭健康测试”、“创伤后成长清单”等等十余个自测表格,帮你更好的认清自己,带你找到更适合你自己的幸福。想要进一步了解细节的话,建议你阅读原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