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1 早课复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双赢思维拆解DAY5

践行双赢思维分享:

(1)利他、真诚。互帮互助,与他人合作,为他人站台。

(2)你要做多久的生意?  如果从当下的事情来看,就是你赢了,他输了。但从长远来看,双赢是长久的生意的核心。

(3)你喂给食物的那只狼,源于内心的选择。所有的东西都是内心的交战。心中万水千山,面上一瞬间。

新知:

1. 零和游戏:称之为零和博弈,要么你胜,要么我胜。双赢思维存在博弈论在内,你受益我损失,我受益你损失,最后就是零,也称之为零和博弈。

    囚徒困境:一个犯罪集团,两个人被捕了。两个人被隔拆开,但警方没有证据,没有办法,需要和囚徒进行交易。以下是三种情况:

(1)A和B都供罪,都判五年。

(2)A供罪,B不供罪,A可以释放,B做十年牢。

(3)A不供罪,B供罪,A做十年牢,B可以释放。

(4)A和B都不供罪,A和B都判1年。

你会做何选择?

        囚徒困境简介(出自MBA智库):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于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囚徒困境最早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阿尔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1950年提出来的。他当时编了一个故事向斯坦福大学的一群心理学家们解释什么是博弈论,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故事内容是:两个嫌疑犯A和B作案后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8 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1年。

        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不会一样。

        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受到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作为反复接近无限的数量,纳什均衡趋向于帕累托最优。

        囚徒困境的主旨为,囚徒们虽然彼此合作,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无罪开释),但在资讯不明的情况下,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缩短刑期),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但实际上,执法机构不可能设立如此情境来诱使所有囚徒招供,因为囚徒们必须考虑刑期以外之因素(出卖同伙会受到报复等),而无法完全以执法者所设立之利益(刑期)作考量。

2. 匮乏心态和富足心态

匮乏心态的现象:

(1)说别人好,就是说我不好。

(2)背后讲别人的坏话。如果两个人交谈,边讲还边看他,认为他们在说我坏话

(3)我要去装得很好。

(4)我不想那么费劲,但是我想要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5)想要我不好,你们也别想好。

        最常见的说话模式:质问和提问,富有攻击性

富足心态的现象:

(1) 为人比较平和,比较温和。

(2) 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同时,能够说出别人的优点。

(3) 能够在别人鼓励的时候,可以默默成长,默默努力,自我肯定。

(4) 他能够看到他人的成功,他认为他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他会体现谢意。

        最常见的说话模式:赞扬,感谢,鼓励和真诚。

3. 基于空城计如何做到双赢?

(1)信息更加的对称,对信息做更多的了解。了解对方对于这个事情的看法,案例:吃饺子,有人爱吃皮,有人爱吃陷,有人喜欢吃全部。 对于爱吃皮的人,饺子馅再好, 有什么用呢?

(2)给他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提供更多的选择的空间,大家喜欢做判断题和选择,大家不愿意思考

(3)你要明白,你是要分蛋糕还是做蛋糕

(4)你要明白往后退也是一种双赢。

        看待事情不要从当下的节点去看,很多人判断事物的时候没办法判断很准确,没有基于价值做判断。价值与时间有维度上的关系的,基于这个维度上的关系,就会发现有更多空间和更多的想象。

4. 沃顿商学院:把赢的过程留给别人,把赢的结果留给自己。收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