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介绍度阴山的《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的最后一部分。
1865年5月,朝廷连下三道旨意,命曾国藩迅速领兵北上剿捻。54岁的他所指挥的湘军只保留了两万人,且疏于训练,又不习北方水土。李鸿章派两万淮军供其指挥,6月曾国藩北上。
它采用军事进攻与政治清查相结合的办法,然而队伍内部并不平静。先是僧格林沁的部下陈国盛抢夺淮军刘铭传士兵的枪支,导致了陈国盛部500人全军覆没。继而淮军将领刘铭传拒绝驻守周口,李鸿章的弟弟李昭庆拒绝筹建马队
来追击捻军,其背后的主人均指向了李鸿章。曾国藩只得写信,晓以利害,以化解此事。他的“四地驻防,机动部队追击”的方略,仍给捻军留下了穿行的空隙。曾国藩只得减少驻防,增加游击之师。无奈精锐只有刘铭传的兵团,其余部队对捻军畏敌如虎。
曾国藩又采取了防河之策,想利用河道分割捻军活动区域。1866年秋天,赖文光率捻军突破贾鲁河清军防线,突入山东,防河之策失败。
此间,九弟曾国荃弹劾湖广总督官文,将曾氏弟兄置于舆论的漩涡。曾国藩心力交瘁,辞职养病,并举荐李鸿章接替之后,黯然回到了江陵,任两江总督。
他力倡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然而吏治愈发腐败,使他对中兴失去了信心。
1868年12月,曾国藩北上任直隶总督,并到京城觐见。1869年初,他回到阔别17年的北京,春节后,慈禧太后设宴,曾国藩位列汉臣之首。2月他赴保定接替前任官文,编练军队,整顿吏治,兴修水利,谁知一年后的天津教案,又将其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件事源于中国民众与教民在文化上的冲突,本来一起普通的诱拐儿童事件,被解读为洋人挖小孩双目保持魔力的恶魔行为。虽经天津官员的对质澄清,但双方的误解却越积越深。法国领事丰大业,枪伤官员家人,被民众乱拳打死,酿成了一场骚乱,20名外国人被打死,三处教堂被焚毁。
七个西方国家发照会表示抗议,并向天津大沽集结军舰,战事一触即发。曾国藩提前写好了遗嘱,告诫子孙不可嫉妒,不可贪求,要克勤克俭,顺人生之自然。
他反复与法国公使交涉,最终判处了16人死刑,将天津知县刘杰与知府张光藻发配边疆,结果保存了二人的性命。一时间非议之声四起,斥其丧失人格国格。
这位行将就木,已经单目失明的老人,推荐李鸿章为直隶总督,他第三次担任了两江总督。前任两江总督马新贻是慈禧的心腹和
安插进湘系集团的一枚钉子,却在由校场回府的路上被一名叫张文祥的刺客所杀。
慈溪要求曾国藩迅速到任审理此案,曾国藩却从长计议。直到刑部尚书郑敦谨被派来帮助审理,最终张犯被凌迟,亦未交待是否为湘系指使。此后几任总督均为湘系成员。
1872年初,气息奄奄的曾国藩最后一次会见了李鸿章,要求他汲取湘军的教训,保住淮军,并不计前嫌,称左宗棠是改变世风的“种子”。
3月12日,他令家人整理《曾国藩家书》。留下了“不信书,只信命”六个字为其墓志铭,交代完毕,与世长辞,享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