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孩子成绩怎么总是提不上去呢?”
“老师,孩子的周末作业写完,总是不让我检查,我也没办法啊!”
“老师,孩子不喜欢我和老师沟通,更不喜欢我到学校找老师了解情况。”
……
上述情况是在和一些家长沟通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对此,在我的言词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先不要要求孩子成为学霸,不要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先努力使自己成为学霸父母,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那么,“学霸”父母、“别人家”的父母又是什么样子呢?换言之,假如你成为了一个“学霸”型父母,成为了孩子心目中“别人家”的父母,那一定是因为你做了哪些事情呢?
围绕这个问题,请试着在心里完成以下问卷调查。
1、你了解孩子独一无二的天赋优势吗?你了解并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吗?为此,你都付出过哪些行动?
2、每当节假日,老师将作业发至微信群,要求家长检查签字、配合孩子完成听写、背诵、督促订正错题的任务,你都不打折扣,耐心细致地做到了吗?
3、每当老师将打印的资料发至班级邮箱或是微信群,你会在忙完工作之后第一时间帮孩子下载打印吗?
4、你会定期和老师进行一次正式交流吗?针对老师提出的建议,你是否认真践行,并让孩子看到或是感受到你努力的过程了吗?
5、对于孩子喜欢宅在家里玩手机的娱乐方式,你是否尝试努力去改变现状。在努力不见成效地情况下,你是继续寻找解决的方法还是任由发展呢?
6、孩子是否曾在你的助力下学习方面取得过十名以上的进步?如果有,你认为是你的哪些行动起了作用?
7、你是否在向着温馨动人的亲子关系而努力,如果你拥有了完美的亲子关系,那一定是你为此做了什么?
8、你了解孩子的人际关系吗?你能说出孩子最满意的同桌、最喜欢的老师、最满意的室友的名字吗?
9、你会为了孩子在公众场合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言辞激烈,理智面对吗?
10、你愿意成为一个令自己满意,令孩子敬佩的“学霸”型父母吗?你打算为这个目标而做些什么?
如果每个题10分,你是90分以上的“学霸”型父母吗?
其实所谓的90分以上“学霸”父母,无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做事靠谱型父母。如果再深究何谓靠谱型父母,不过是身为父母之责,桩桩有落实,件件有回应。有人说社会成熟发达的标志是社会分工专业化。
同样成熟的教育也是如此,父母回归父母,教师做好教师,学生回到学生。可事实却不大乐观,不少父母觉得学校转嫁责任,本应该老师做的工作转移给了家长。比如检查、订正、批改、听写、背诵、社会实践等等。可是,退一步讲,学校虽建议,但也并未强制。家长检查督促是一方面,学校的工作也并没有家长的检查而疏于落实。
殊不知真正拉开差距的,究其原因,还在家庭层面。当然,抛开天赋异禀的天才神童,那些优秀的普通学生,还是得益于家庭、个人、学校三方面的协同合作。正所谓学霸型父母、学霸以及学霸型老师,三方各负其责,优势互补,以实现三方面的最优化合作。
与其说家长配合学校,家长支持学校,不如说是家长在配合孩子,支持孩子。至于说,家长到底该不该检查孩子作业或者批改作业,这个问题没有对与错,不过是本分与情分之争。
以前我们说父母身教大于言传,现在我们说父母首先也要让自己先成为光源,用行动照亮孩子前进的路,而不是用仁义礼智信的理想绑架孩子。
你希望培养一个学霸型孩子,那就先努力成为学霸型父母。身处困境,退到无路可退之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带领孩子突围而出。突围不出,韬光养晦,在孩子走向起跑线之前,父母先不输于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