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书也是适合跳读的工具类书,发现日本作者的几本书里都写了跳读关键需要这种观点,这本还讲了一个三分之一的阅读法,一页读三分之一剩下的内容大脑会自己补全,个人觉得这个方式还算有用。
2.长期记忆的方式:复习。合适的复习时间让记忆更加牢固,阅读的第二天、阅读后的一个礼拜、阅读后的一个月。有艾宾浩斯曲线记忆理论在里面。但曾经为践行这个记忆法买过专门的记录图纸,结论是一周的时间周期就已经让我忘却要去做这件事的热情了,这图纸买来即闲置。不可否认的是,信息量爆炸的今天,更多更新更好,并不是一件好事,回顾并掌握才不至于有迷失在信息中的感觉。
3.最关键的地方——输出。我的理解是使用,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将内容消化后,然后以写作、交流等方式使用。最关键的还是在使用整合,比如写读书笔记、小作文、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在生活实践等等。
每个人读书的方法确实不一样,此书的作者忙碌且需要大量阅读写书评,他使用这种方式可以理解。但就我国的应试考试而言,跳读会让你十分没有把握,在没有能力把握重点的情况下,你以为重要的和出题人认为的完全不一样(*^▽^*),可以说全是重点,都很重要,2、3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