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有位很著名的风景画家叫柯罗,他晚年说过一句话‘我每天早上醒来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小孩一样天真地看世界’ 。我岁数越大越明白这句话,孩子们都是我的老师,没有学画这件事情,甚至没有画画这件事情,要紧的是大家都有眼睛。现在春天来了,我在公寓旁边走,发现每朵花儿都好看,每棵树都好看,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可能只有5岁。 ”陈丹青如是说。
在广美看展的时候,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来看画。上图的父子是很有趣的一对,爸爸一直想站着认真看一幅画,宝宝一直不给停,一直让爸爸去看别处。我比较闲,跟在这对父子后面走了一段。很佩服爸爸的处理方法,他并没有去向孩子解释这些画的要表达的是什么,或者说问一些孩子这幅画好不好看,美不美的问题。他就是对孩子说,你认真看看嘛,和爸爸一起看。看完了就走。很多家长会走进一个误区,以为引导就是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值得欣赏的。早早去灌输给孩子一个概念。然后孩子就停留在这个概念里,但是这是不是孩子自己感受到的,自己想到的,自己理解到的呢?我们一直说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但是何为自主性?如果“在夏天给鸟儿食物”,就会使鸟儿觅食的能力得不到发挥。但如果在它们需要时给予食物,给予足够的、恰当的食物,就可以发挥其自身能力,使它们得以生存。同理的,如果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中,过多的去干扰他们,总是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观念给予孩子,往往会让孩子缺少主动进取的精神,他很难去从自身发挥出他的本领或者是力量,他所发挥出来的还是父母的力量。#所以我特别羡慕这种能克制住自己的先知欲的家长#
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父母带小孩看美术作品,其实他们自己并不太喜欢。就好像非逼着孩子学钢琴的家长并不听音乐一样。我想说的是,现在的家长已经有一种共识,孩子一定要赢在起跑线上,输什么也不能输教育。所以你会看到从宝宝一出生开始,孩子就要上各种各样的班,但是教育是什么?教育不应该是一个我教你学的过程,或者是我要你学的过程,而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一个共育的过程。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理是孩子也是家长最好的老师。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也在学习。所以,我们与其去教育什么,倒不如坐下来和孩子一起投入进去,父母在教育里面的角色应该是参与者,而不只是旁观者。是要有冷眼旁观的时候,但是这个冷眼旁观是观察是判断。#诶,我编不下去了#
“你喜欢画画吗?”
“喜欢”
教育就是让孩子坐上自己喜欢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