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着手开始写读后感时,写着写着,写成了读书笔记。。┭┮﹏┭┮
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
或许看书时,每看完一章,就可以花个几十分钟的时间写一些小的感想与总结,这样一整本书读完之后,就不用再每节重新翻阅写读书笔记。可以直接写读后感更好把。
果然做任何一件事情,只有尝试了,才能发现问题,然后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着手开始写读后感的目的有很多
比如培养阅读能力,养成总结和思考的习惯,加深一遍印象等等
似乎百利而无一害。让人无法拒绝(摊手)
影响力这本书,是我从FM里面听到的,列入了今年的书单中。
拿到手的时候,觉得书本的封面简直诡异,蒙娜丽莎的微笑……
每每准备入睡时,看到床头的微笑,总有一丝凉风从后背划过(笑哭)
但是书本的内容很是实用。
里面例子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
感觉看完这本书自己又变聪明了一些,有了一些警惕性,不至于被有利可图的人利用。
内容目录
1.影响力的武器
2.互惠
3.承诺和一致
4.社会认同
5.喜好
6.权威
7.稀缺
互惠原理让我明白了小时候一直不太懂,长大以后又不太喜欢的一种社交方式。就是人们在有求于别人时,就会开始各种请客吃饭送礼等等。现在看来,是我太低估了互惠原理的强大作用。
水门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连普通人都看的出来的荒谬点子,居然通过了精明政客们的批准,可见对比-退让 延伸出来的“拒绝-后撤”有多强大的力量。
而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倘若别人的提议我们确实赞同,那就不妨接受它们,倘若这一提议别有所图,那我们就置之不理。
承诺和一致中让我联想到的是,难怪结婚的时候,要进行夫妻双方的宣誓仪式。原来是为了让自己形成承诺和一致的影响力呢。
人本身有很强大的意识,认为一旦承诺了,就意味保持一致,否则就变得矛盾,变得前后不一。
而有时候,这样的一致似乎显得有点愚蠢。
比如人们在做出了一个选择,或者采取了某个立场之后,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然后我们会去想方设法的用行动去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对的。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次的欺骗自己,以便在做出选择之后坚信自己做的没错。
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在读书时代,懵懂无知,尚且不懂爱为何物时,因为拗不过隔壁男生的穷追猛打,答应和他在一起,但是一年之后他们还是分开了。她说其实她并不喜欢他。我问:那你们怎么还在一起这么久呢?朋友说“因为我答应他了”
这就是典型的承诺和一致圈套,只是为了和一开始的承诺保持一致,所以欺骗着自己,想办法去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有时候有利可图的坏人,也会预先让你对一件事情进行承诺,然后让你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保持着一致,进入坏人滴圈套。。。
eg: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接受了推销工具书的人上门推销,当时你被她的推销热情洗了脑,觉得这个书本十分有用。无条件退还书本的有限期是一周。但1周、2周过去了,你并没有要退还的念头。即使这本书对你的作用并没有她说的那么大。
为啥呢?
因为当时推销人员用了一个小技巧。临走时满怀关切的询问您,您确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坚持使用这本工具书,并坚持记录自己的进步吗?你信心满满的回答“嗯,一定会!”
这一节里面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说为了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它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
这一点延伸到了,参加某一个团体,或者进入某一家单位,入选的过程越是艰辛,最后成功入选的人对这个团体的忠诚度就越高!(难怪公司面试总会进行层层筛选┓( ´∀` )┏)
如何保护自己呢
1:在做出选择时,身体上是否产生了不适的反应,头晕,胃痛,等等排斥反应…
2:如果我知道了它现在目的,或者情况,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如何选择呢?
其实就是问问自己的内心,我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做我心里更舒畅吗?
而不是,首先想,这么做会更好的借口!
社会认同
即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如果说前面的许多内容我都不记得的话,记住这一个事例的忠告,关键时候可以起到救命的作用!
当我们在人群中发生了非常棘手的危险时,我们应当在人群中指定一个人帮自己。
eg:作者发生车祸时,在人群中找出一个人来,直接指着他说“你,穿蓝色夹克的那位先生,我需要帮助,请叫救护车来!”
这样特指某一个人寻求帮助,远远比寻求一群不知所措的围观群众要有效的多!!
因为社会认同的从众效应,会让围观者分不清事情的紧急程度。
喜好、权威、和稀缺都很好理解。
我们很容易对自己喜好的人或物产生好感,由此产生爱屋及乌的幻觉。
比如因为某个喜欢的明星代言了某款护肤品而去买,由于很喜欢导购员的热情,而买了自己不那么适合衣服,这都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思考,把注意力放在事情或者交易的本质上,把明星和护肤品分开,导购员和衣服分开,因为护肤品并不会因为明星代言效果更好,衣服也不会因为导购员的热情就更适合我们!
权威是时时刻刻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我们会因为合作对象是某名牌大学的教授而肃然起敬,也会因为医生的权威对他的误诊深信不疑,我们会被权威所伪装的形象而引诱,盲目去服从所谓“专家的话”。
是时候该醒醒了,提高对权威力量的警惕性,每当碰到貌似权威的人试图发挥影响力时,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
1“这是真正的专家吗?”
2.“这个专家说的是真话吗?”
专家会从我们的顺从中获得好处吗?
稀缺原理同样无处不在。
用老话来说就是“物以稀为贵”
简单的办法来应对就是,当我们因为稀缺效应感到情绪高度波动时。我们需要告诉自己“嗨,伙计。冷静下来,稀缺的影响力发生作用了”
“你为什么需要那件东西。是真的需要?真的喜欢?还只是想要占有?”
如果是需要、喜欢。那我们应该理性的判断它的真实价值。
如果仅仅是想占有。它并不会因为稀缺就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用噢!
最后希望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拥有更强大的判别能力,当我们发现别人在利用这些原理对我们进行牟利时,一定要有效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