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压抑遇上温暖,当阴暗遇上明亮,当恨遇上了爱。
卡瑟琳·欧肖原是桀骜不驯的天性,却被这世界告知只有优雅大方的才是好女孩。当卡瑟琳看到希克厉被嫌弃的样子后,她自愿自主地隐藏了自己真实的一面——因为真实的她与希克厉是多么地相像。她在心中筑建了一个“理想的自我”,那是高贵优雅的林敦太太。明明埃德加·林敦才是“理智”且“正确”的选择,可为什么她的心在痛?她抛弃不只是希克厉,她把自己也弄丢了,丢在呼啸山庄的旷野里。希克厉就是她,她就是希克厉!我读到卡瑟琳这句自白的时候,是震撼的,又不解。原来她爱希克厉是如同她爱自己,她看不起希克厉也如同她看不起真实的自己。于是希克厉离开了,她在雨中大哭,她从此压抑真实的自己。希克厉的归来打破了微妙的平衡,象征着真实的自我对理想与世俗的反扑。她想过两者得兼,她强迫埃德加与希克厉成为朋友,既要当林敦太太也想拥有希克厉的感情陪伴。原先我想,这人得有多幼稚多自私啊,埃德加和希克厉明明都是真的爱你。你怎么就不能干脆点儿二选一呢?但选择谈何容易?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的分裂是如此强烈、如此对立而又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于卡瑟琳里面。她学不会放下,她逃避着冲突,最后终于崩溃了。在这一个“不能兼得”的世界里,我斥责着卡瑟琳的自私,殊不知她已经把自我撕裂了。我曾想,我能不能否定卡瑟琳的爱?她一开始选了埃德加,后来却那么用力那么心酸地把希克厉抱在怀中,像是要与他合为一体。这种“婚内出轨”的行径想来真是大大地在对世俗宣战。什么上流社会、什么富家太太,我都不要了,我只要你啊。她在临终前还是选择了真实的自我。她的爱不是男女之爱,而是对内心深处那个分裂自我的追求。卡瑟琳其实是个感情丰富热烈的人,她热情奔放,情感外露,任性动人。于是艾米莉给了她大段的内心剖白,赤裸裸地展现她的情绪。这份撕裂感犹如炽热的火球,就这样丢到我们读者的怀里,实在灼人。理想的自己与真实的自己,只能选一个,你会怎么选?如果全心追求理想而把真实的自己掩埋起来,人会变得虚假;若反之任由真实的自己放纵,人会脱离世界。我想这便是这个角色所呈现的人性挣扎。长大后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伴随着放弃,以前和希克厉一起玩闹挨骂恶作剧的时光,多好。
卡瑟琳死后,把战场留给了埃德加与希克厉。他们延续了真实对理想的报复、爱与恨的斗争。恒久不变的岩石与冬天凋零的叶子是卡瑟琳用以形容自身感情的意象,可我感觉却刚好也能来形容这两个男人。希克厉就像脚下的岩石。他自小被欺压辱骂,因而自卑,唯有卡瑟琳是他生命里的光。不光是因为陪伴,更是因为契合。他们是灵魂的共同体。也许他对卡瑟琳的感情不能被称之为“爱”,但他的感情之强烈我想没人能否定。他极度需要,极度依恋,或许还恨着卡瑟琳。同时,他恨埃德加,因为埃德加害死了卡瑟琳,也因为埃德加是卡瑟琳一开始狠心的选择。于是,他活着的意义从卡瑟琳身上转移到了“摧毁埃德加”这件事情上。只要他还拥有意识的一天,他就要用尽一切毁掉埃德加,而世界上所有的其它人,都只是他的利用工具。反观叶子,虽生命短暂,却翠绿剔透。它沐浴春风,正如埃德加沐浴着爱长大成人。他温和温柔、他包容呵护。但若要把他形容成一个天使,或许又言之过及。他明知道卡瑟琳爱希克厉,却一次也没想过放手成全。他卑微的呵护着,殊不知卡瑟琳要的不是无微不至而是自由翱翔,他一心希望自己是那个让卡瑟琳幸福的人。卡瑟琳死后,他却又意外的洒脱,把他的爱人完全交给了上帝,以至于“他的忧郁比众生的欢乐更可爱”。他的爱执着中带着洒脱、使他在极端自私与无私的夹缝间挣扎,这份感情确实不完美,但艾米莉刻画得如此真实。在卡瑟琳死后,埃德加把这份爱转移到了小卡瑟琳·林敦身上,全心全意地呵护备至。他被爱着长大,便也能把小卡瑟琳培养成一个有爱的小女孩儿。这样的感情,不失为更加接近理想的爱。希克厉不止一次藐视这样的埃德加,但我觉得埃德加其实不差哪儿。埃德加与卡瑟琳、希克厉之间的差异并不在于感情的分量,而是自身性格与环境决定了人感情的性质:一个情感波涛汹涌、轰轰烈烈、占有又强势;另一个则是细水长流,恒久包容。然而,这两人并没有哪一位是与卡瑟琳完全平等的。埃德加是门当户对的首选,可卡瑟琳不爱他。这注定了在这婚姻中埃德加必定是卑微的一方,在他身边的卡瑟琳就像笼里的金丝雀。卡瑟琳真真是与希克厉更为契合的,他们不需要爱自己的人,也不需要一个自己爱的人,他们只是单纯需要对方。强势而疯狂的占有——是这般需要。因为灵魂需要归宿。可奈何,希克厉没钱。如此现实。
希克厉与埃德加是相对的。他们身份对立,成长背景更是迥然不同。他们恨着对方,可一方选择回避而另一方选择了主动入侵,是祸终究躲不过。埃德加是善良吗?我不认为。他不过是爱自己所爱,爱的深沉,有了软肋,才选择不去和希克厉正面对抗。可对于恶魔一般毫无软肋的希克厉,他能躲到哪儿去?那要说他懦弱吗?毕竟他不惜自私地出让小林敦,只为保全自己的小卡瑟琳。后来他病入膏肓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放下。这诚然是一份苦涩与无奈的选择,但是在心理上,这份选择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要他放下恨意去接受仇人的儿子和自己的女儿在一起。他为爱的人宁愿懦弱,却又为爱的人如此勇敢。他大应该不甘心地死去,可他放过别人,也放过了自己。这个男人,一生都在隐忍。唯一一次见他强硬就是逼卡茜在他自己和希当中二选一的时候。那次争执让卡茜病重,没多久就逝世了。其它的时候,他藏住恨意,在自己的一方天地守护女儿。他留给身边的人永远是宽厚温柔,对于错误总是引导而非责骂。大多时候,他的痛苦无人理解,除了旁观的纳莉。他把所有的刺都收起来了,其实那些刺都扎在了自己身上。他爱错了吗?我想起《天气之子》中一位警官说的话,“他这么糟蹋自己人生、不惜做到这个地步都想要见到那个女孩子……像我这样的人都有点羡慕了”——拥有珍藏一生的爱情何尝不是他的幸运?至少他还拥有爱的能力。他的爱才是守护,是牺牲,是不求回报,把对方放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和希克厉完全不一样。如果说埃德加的爱与恨是分开的、他能做到因着爱放下恨,那么希克厉的爱恨便是密不可分的双刃剑。也许那是一份变质的爱吧,也许那根本不是爱。他执着得半死,他用恨意浇灌着小林敦与哈里顿的成长,把他们变成自私和庸俗的人。他一生的意义现只在于摧毁埃德加,顺带将一株好苗子掰成畸形的模样。我之前觉得希克厉是一个不会去爱的人,也不会被爱,我为他感到无限可悲。小卡瑟琳说他“像个鬼似的,你死了,谁也不会来哭你”。可他真的需要爱吗?他需要的真的是爱吗?也许他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卡瑟琳,一个与自己契合的灵魂。希克厉想和卡瑟琳在一起,仅此而已。前文说埃德加放过别人,也放过了自己。希克厉就是学不会这一点,于是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桩悲剧。但一个人要如何放弃自己的灵魂?连自己也不要了?我有资格替他决定他该放下吗?也许他根本放不下,也不想放下。结果他像个恶魔。以折磨人为乐的恶毒和互相牵挂的林敦父女之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两个人始终都没放下卡瑟琳。埃德加的感情痛苦,高尚,也温暖。希克厉的感情执着,也破碎。上一代的斗争以埃德加的死亡作为句点。似乎,真实的自我终于战胜了世俗。他来了,他走了,什么都没留下 如果说故事的展开在于卡瑟琳·欧肖,那么故事的贯穿便在于希克厉。倔强的小孩自卑又自傲,所以更加不愿意展露脆弱的一面。他拒绝一切的施舍与同情,可后来终于鼓起勇气踏出第一步却又被亨德莱一脚踢回现实。出去的三年,不知经历了什么,变得心计更甚,也更有能力了。在希克厉这个人物身上,我看见的似乎不是关于爱情的探讨。这似乎是一种对于灵魂完整的需要。我无法同感他失去灵魂时的悲痛,可我还是感到压抑的难过。他的独白触目惊心:“我不能丢了我的灵魂而活着呀!”他避无可避地痛苦,变成一个冷酷残忍的恶魔。我想当一个从来不哭的人竟为某个人留下眼泪,真会格外叫人心碎。尽管我说那不是爱——谁说只有爱能打动人?恶魔的眼泪里,有悲、有悔、还有失去灵魂的绝望。一起在旷野奔跑的男孩女孩,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希克厉是否如卡瑟琳一样,但愿他还是当初的男孩?后来真如他所愿,卡瑟琳的冤魂日日夜夜都来缠住他了。都说往事惟愿放下,时间能冲淡一切。可这份偏执的感情谁也没放过,包括希克厉自己。因为卡茜是在他身处深渊,面对穷凶极恶的世界时,唯一的光、灵魂的另一半啊。把世界形容为卡瑟琳的纪念馆的这一句话,实在是震撼得让人眼眶泛泪。希克厉是否在寻找那称为“意义”的东西?最初,卡瑟琳是他人生的意义,后来便转移到了埃德加身上。直到埃德加死后,他的人生也跟着驶入了终点站。就这样走完了迷茫的一生。他的灵魂始终是不完整的。我觉得这样的希克厉,多可悲啊。可我自己呢?是否也把生命的意义放在这些不恒久的事上?到底什么才能让灵魂完整?灵魂的归宿在哪里?我们不死的卡瑟琳、我们的诗和远方,在哪?也许我找到了,也许那只是我以为,也许我还在寻找的路上。至少现在的我相信,爱能给人带来价值感与意义感,无论是对人的情或是对事的热爱。而死去的希克厉,也与卡瑟琳重逢了吧。每每想到这儿,我都不免替他感到解脱与释怀。在回顾他的生平时,偶会恍然想起,这位主角的到来根本就是个谜。凭空出现的弃儿,他自始至终所拥有的,好像只是希克厉这一个名字而已。还有一个墓碑。似乎他的一生就是为了把这一方天地倾覆成如今的模样。
我一直觉得上一代的纠纷被带到了下一代,是很一件很可叹可悲的事情。不难看出,哈里顿与小卡瑟琳显然是希克厉与卡瑟琳的复刻。哈里顿就如小时候的希克厉一样,因着学识地位的差别而自卑却步,疏远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可幸而小卡瑟琳比卡瑟琳多了那么一点耐心与关爱,真诚地和哈里顿道了歉求了和;幸好,幸好哈里顿终究打开了心门, 让他们的结局完全颠覆于上一代的结局。真的特别感慨。少年的感情终于得以摆脱仇恨的阴影,可以以爱待人,互相都渴望与对方交换爱意。也许小卡瑟琳在呼啸山庄生活的过程里,那份阶级观念也被磨灭了吧。于是更能学会尊重。他们俩“一个想尽力获得对方尊重,一个也尽力学习尊重对方”,势均力敌的爱情,是互相尊重的爱情。很妙的一点是,小卡瑟琳比卡瑟琳更懂得去爱人,而这份爱是来自画眉田庄的埃德加·林敦呀。埃德加出现无疑给呼啸山庄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许还为悲剧出了一份力。可他留下了美好的爱,至死不渝。爱让小卡瑟琳和哈里顿有了幸福的结局,避免了悲剧的复刻。恨,终究没有留下什么;而爱,让呼啸山庄院里的紫罗兰与黄墙花绽得芬芳。
据说,希克厉成为了许多女孩心目中最喜欢的浪漫主义男主角、呼啸山庄是一篇伟大浪漫的爱情故事?我表示挺害怕的。当压抑遇上温暖,当阴暗遇上明亮,当恨遇上了爱。是摧毁?还是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