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秦腔,是我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在三秦大地人们心中,秦腔不止是一种艺术,而更是生活,是羊肉泡,是然面,是饺子,是生活中真真切切的美。
关键词 唱秦腔;养性;会友
“戏伴人生”是对秦芝兰秦腔业余生活的总结。前半截是她跟戏走,那里有戏她就在哪儿,后半截是戏跟她走,他在哪哪就有戏。她是陕西省秦腔戏迷协会第一批会员。五十多年来,她在秦腔舞台成功扮演了王宝钏、孙尚香等戏曲人物形象。你问她为什么喜欢秦腔?她会非常爽快的说:“秦腔是咱自家门口的,就是咱的羊肉泡,咱的然面,咱的饺子,从小的到老的谁不爱?”
一、用心理解戏 以诚践行戏
爱唱秦腔是她的“天性”。她常说:“爱唱戏就是爱生活,就是爱自己。”她还说要把戏唱好,就要把人先做好。唱戏为乐,乐在做人,乐在助人。秦腔戏曲博大精深,很有内涵,唱腔规范,韵味十足。真、善、美、假、丑、恶清晰可见,一目了然。为了把戏唱好,她首先用心去理解戏,从人物、唱词、做功、形体、动作直到韵味探究,她都能认真思考并结合实际生活深刻理解。为了一段、甚至一句唱腔她都会在几天甚至一段时间里和戏迷共同商讨、拜师傅、请名人指点、找相关资料、碟片,反反复复、认认真真的琢磨直到自己满意、师傅认可、粉丝喜欢,她才肯罢休。为了唱好戏,她曾去西安一些专业园子,如:易俗社、三易社、戏曲研究院、省艺术职业学院去看名家表演、找师傅为她说戏、指导唱腔。她表演的戏曲人物,粉丝都说很象。她的表演有形、有味,栩栩如生,很有画意。生活中她诚心诚意以实际行动践行戏,以英雄人物、正面人物为镜子,用他们感人的事迹指导自己的言行。她常说对朋友就要像周仁那样忠、那样诚,交人要交好人,帮人要帮弱人,帮人要帮需要的人。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二、以戏会友 和中乐
人生是个大舞台。能给你表演的机会,也能给你享受的机会。她的朋友很多,都是以戏为缘。从蓝田故乡到铜川老区、新区,她的朋友不计其数。“高朋满座”是我们家一道风景线。家中的冰箱堆满了她的绝活手艺“手擀面”和手工蒸馍,随时恭候朋友上门。她做饭、做菜,总喜欢多做些,剩一些,以备急用。她用心交人,人也用心报她。记得2003年春节前夕的一个深夜,她突发心脏病。120急救车在我楼下叫个不停,熟睡的朋友知道准是她又出事了,她们个个冒着刺骨寒风,手挽着手,肩并着肩,编织成“人椅”,从五楼把她抬进救护车。有的朋友拿着自己打工赚来的钱,连夜赶到医院。她醒了,她从昏迷中醒了,她更是从人生的道路上醒了。她悟出了帮人的快感,她以助人为乐。戏迷朋友谁家中有困难,需要帮忙,她总是第一个出现。临时看管小孩、接送学生、伺候病人、打扫卫生、蒸馍、擀面等日常杂小之事,她都帮着干。她以戏会友,享受着人帮自己的福,同时也常常享受着助人的乐趣。为了报答朋友之恩。2003年深秋,她在我们家中办起了铜川新区最早的戏迷之友“俱乐部”,成员有姜李明、郭建昌、张世友、余大姐、张嫂等一二十人, 算是铜川新区秦腔自乐班的雏形吧。老区的朋友常结伴而来,她动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一些秦腔自乐班获得了资金、道具、剧装的帮助与支持。2007年11月3日铜川日报头版以图片和文字的方式报道了她在自乐班的演出。她还参加陕西广播电台“仁超夜话”栏目戏迷演唱秦腔的录制与播放。2013年6月27日她应约去宝鸡参加了陕西电视台“秦声飞扬”栏目的选拔比赛,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以戏养性,乐者寿
一段戏就是一片天,一段戏就是一幅画,戏中有天,戏中有画,多年来,她不断从戏中领悟。领悟快乐,领悟做人的道理。在委婉动听的旋律中,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身品味与人生修养。“心宽,则天地宽”是她戏曲业余生活的领悟。
我们家儿孙满堂、人多事杂,儿女白天都要上班干事,外孙女,孙女,孙子都要上学读书,她虽说年老体衰,但依然乐观的承担了家务重担,烧火、炒菜、做饭、打扫卫生、洗衣、铺床,唱戏真正成了她多年不变的Du.Ren.Mi.Fa.Suo.La.Qi,她把各个音符都弹出来了,而且弹的都是那么好,那样到位,那样和谐,那样韵味十足。
下班了,放学了,这边是“妈好,我回来了”,那边是“婆好,我回来了”,欢乐的声音此起彼伏,就像是戏曲中文武场面在司鼓的指令下又奏起了新的乐章。她困意顿消、盛饭、盛菜、锅碗瓢盆在一片欢乐和谐的气氛中再次奏起,一步一步奏向高潮。
后 记
她业余生活二三事就说到这,一句话,有戏作伴,她幸福。其实我不懂秦腔,说我不喜欢,有些不太准确。更多的是我不了解秦腔。
受夫人的影响,我观看了中国秦腔四大名旦评选比赛,特别是观看了李梅、李娟等秦腔名家的表演,对我触动很大。可以这样说,是夫人引见,李梅等艺术家用自己的双手帮我推开了秦腔殿堂的大门。从此我也爱上了秦腔。说句骄傲又不客气的话,自打我爱上了秦腔,夫人的戏路更宽了,戏曲思维与想象更丰富了,粉丝也更多了。
秦腔的推广是我和夫人经常议论的话题,这是关系秦腔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作为演员,我想最少应该做好两点:一是唱腔方面尽量想法设法、恰如其当地注入一些现代的流行元素,丰富韵味,以紧扣青少年心灵,抓住社会主流人群的喜好,丰富和完善目前的观众群和演员群,使台上、台下联动;二是在演唱技巧上要能准确地唱出标点符号,改善一些“吵架”现象,让众多的句、叹、问、逗等标点符号能准确表述剧中人物的情感,配合其他“行当”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秦腔这个古老的剧种在众多的戏剧艺术之林中挺拔、傲立,健康成长,永保“老大哥”的良好形象。
我能享受秦腔的乐趣是我的福,是夫人的功。
我在接受陕西电视台“秦声飞扬”栏目记者采访时由衷地说“她唱戏,有戏伴她,她幸福,她快乐。”她唱戏一生收获有三:一是唱出了健康,自打那次病愈后,她身体一直很好。我认为是秦腔让她已经多活了十几年;二是她唱戏,唱出了好人缘,她的朋友多,粉丝多,大家一起共娱共乐、互相帮助、其乐融融、和谐得福;三是她唱戏,唱出了家庭和谐幸福。
二〇一五年六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