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园外

此文为弗洛姆《爱的艺术》的读后感


有一天,你从床上醒来,发现一直围在自己身边的四壁墙墙纸有些发黄,四周熟悉的声音突然有种生硬的金属感,像从某种仪器中发出来,不像人的声音。

你站起来看向窗外,窗外一片衰败,街道都扭曲了,邻居都没有脸,天和地像融在一起,又黑又稠。

你迟钝的神经只反应过来一句话:我一直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吗?

这就是我生活的真相吗? 你抬起头,一直以来的平淡普通的生活就在天空的裂缝里上演着,里面的我还是如常一样和大家打招呼,和平时一样笑,和平时一样吃饭,和平时一样走在街上,那里面有我最熟悉又最陌生的一切。

我很想和里面的人说我掉进了异世界,可是对他们而言,没有异世界,他们由始至终都在那个美丽的表面的世界里。

我分离了,而且无法呼救。

在那个世界的人,无论如何都救不了我,从这个世界发出去的求救信号全部词不达意,接受的信号全部被电波干扰。

理性大人拥有的思辨和理解他人词语中的意思的能力,一直觉得自己挺厉害的,平时一直就它话最多,但在这里吃了个大大的闭门羹。 除非别人“看见”了这个异世界,否则什么道理都很可笑,讨论对错或者找出逻辑漏洞也只是隔靴搔痒。

在我写下来之前,我一直不太清楚,但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差不多知道我的状态有一个词可以让上面世界的人理解,就是“抑郁”。

虽然我没有做过测试,其实也没有什么必要做,用粤语的话讲就是:贪好玩咩。

我是不幸的,同时也非常幸运。如果将我当做一个病人看,在我刚的病的时候,很不幸身边只有一个完全没有医学常识家伙,而这种无意识让我病情加重了。

而我又是幸运的,幸亏老子看过不少书——错了,书也帮不了我,我也向书求助,但平时大道理能起效的现在都不能起效,而我当时看的书刚好与“爱”有关,比如《爱的艺术》我觉得它肯定能救我(并不能,虽然现在我使用了“救”这个词,实际上当时意识并没有那么强),这是灵魂指给我看的——要明白爱啊小妹妹,我已经挑了个好地方,在这里你肯定能搞明白的。(就是这个鬼地方。)

真正起效的是我的记忆,我突然意识到曾经有个人也掉入过这个异世界,当时他向我求救,很可惜我当时也是个“毫无医学常识”的,我站在蓝天白云下只觉得他一副电闪雷鸣的样子很莫名其妙,我尽力想理解,我以为我做得到,实际上完全不行,他肯定也发现了。

而现在我理解了,我感到自己和他站在了同一个世界里,正如我刚才所说,真正起作用的只有同样看见这个世界的,正是这片回忆陪伴了我,让我知道在这个异世界里,我并非一个人。就像在黑暗中虽然看不清模样,但陪伴的感觉还是非常令人安心。 他甚至一句话都不用说,我知道他完全理解了。

另一个幸运是我遇到了一个低能量的“悲观的乐观主义”,放在那个蓝天白云里的日常世界里,他就是个诗人,我的意思是,他会是个异类。他有一条很显眼的手链,上面刻着一句话:要积极地生活。 他每天只能说一些很简单的话,比如,早上好,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今天有星星吗? 我想对世界好一点……之类的。 非常简单,但很治愈。

我想凡是见过这个世界的人都回不去了,因为这边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好好对待这个世界,好好对待身边的人,要明白自己的关系,明白能量怎么在人与人之间流转。

他们以为我带着面具,说我很美丽。如果我的真面目是个怪物,怎么办呢

人心细腻敏感,永远不要忘记这点。

要和别人真正地连接起来。 我要和我的未来的病友们打声招呼,对一下暗号,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黑暗能量袭击了,可以来找我聊天,暗号是:伊甸园外等。

人类一直以为自己与上帝同在,回过神才发现早已被赶出伊甸园。

我为什么要在这读后感之前讲上面这个事,是因为这个事件指明了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的理性让我们明白了很多事情,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与世界是分离的,荒诞感每时每刻都存在——我明明在这个世界里,却与它是分离的。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也不要紧,能快乐就好。

如果你感觉到了,你就不可能不赞同我下面的话:爱非常重要,要主动让自己和别人真实地链接起来,建立创作性的关系,要学会分享自己的活力和积极性,认真地看着别人和自己成长。 即使你没有看见怪物,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赶出伊甸园,学习爱的行为也没什么坏处。

爱是一种能力吗?还是一种自发性的本能?抑或是一种需求。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它能克服这种怪异的分离感。 书中提及,人类有逃避自由的习惯,用我的话说,就是人们不想看见窗外的怪物,于是不断地干其他事。

我们通过很多东西来忘记这份分离感。

第一种,狂热结合。比如吸毒和性瘾。最强烈,在巅峰之处完全忘记了自己,实现自己和世界是一体的。

第二种,民族认同。我是中国人,法国人,东北的、海南的,我们有着相同的习俗,刻画一致的图腾,这也可以使我们产生我们和世界一起的感觉。但由于它非常宽,人们无法仅靠这个就弥补心中细细密密的分离感。只有这个人们还是不会满足,还是会很焦虑。

第三种,创造性活动。工匠在细致地认真地完成他的作品,艺术家在通过画画表达自己。人们在一些劳动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此时他不再是一个被创造者,而是一个创造者。这个也可以克服分离,但如果是工作狂,每天“不得不”工作,不工作整个人都不好了的,应该归到第一类去而不是这一类。创造性活动仅包括那种实现了心中热爱的劳作,它将工作者和他的创造物非常深地联系在一起。

第四种,爱人。爱人也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共生性结合,即关系的一方放弃了“自我”,通过和对方保持一致来克服分离的恐惧。(最极端的就是虐待狂和受虐狂的相爱)

第二种是成熟的爱,即关系双方在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和尊严的条件下结合。这是唯一一个不通过“一致性”但积极地克服了分离的办法。而且还是最持久的。 唯一的问题是,它是这几种办法中,最难的。 就像学会其他技艺没什么捷径走一样,爱也是这样。爱是将自己的活力给予别人,并收回别人返回的。(很抽象是不是,听不懂就跳过,直接做可以做的。)

它要求: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关心:对他人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这里要提及一下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一方面母亲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要关心他的精神成长。母爱是唯一一种竟然以分离为目的的爱。对母亲本人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它要求母亲将她的孩子作为一个创造者来培养,而不仅仅是她的创造物。

责任:对他人的生命和精神需求回应,意识到自己有这个责任,而不是觉得别人的需要应该他们自己解决。我们有回应的责任。

尊重:尊重他人的个性。每个灵魂的任务都不一样。

了解:如果说前三者是博爱的话,是对每个生命每个人的,那么最后一个了解,了解的程度决定这份爱的层级,是爱情的,还是朋友的,家人的,还是邻居的。 我们所说的爱情,有可能并非指那种山盟海誓的,戏剧性的东西,更是指一种专注地爱人的行为,关心他,回应他,了解他,关心自己,发出声音,允许被人了解,这样的活动真心不是每个人都做得来的。

爱不了人,别太责怪自己。这太难了。

但想想窗外那只不断徘徊的无害的丑东西,还是要鼓励自己尝试一下,反正也没什么其他事要做了。

后面的巨人真的不会吃掉我们吗,姐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非讟 我认真地,守夜深。当失眠人扔出的所有叹息声落地天色就浅薄起来一次迎来送往也就这样结束。我想起昨日,和它的...
    夏至东隅阅读 1,592评论 0 6
  •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反思自己的人生。 今天听到一个故事:一对夫妻家里条件很好,却一直没...
    商洛宁_S阅读 5,651评论 0 1
  • 1.第1个人10,第2个人比第1个人大2岁,依次递推,请用递归方式计算出第8个人多大? public class ...
    小帅丶简书阅读 1,105评论 2 0
  • 亲情才是最恶心的东西,它打着如此高尚的名头,却是最虚伪。我宁愿相信一个陌生人,也无法相信什么亲戚,我是一个...
    多啦原来只是一场梦阅读 2,2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