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弗洛姆《爱的艺术》的读后感
有一天,你从床上醒来,发现一直围在自己身边的四壁墙墙纸有些发黄,四周熟悉的声音突然有种生硬的金属感,像从某种仪器中发出来,不像人的声音。
你站起来看向窗外,窗外一片衰败,街道都扭曲了,邻居都没有脸,天和地像融在一起,又黑又稠。
你迟钝的神经只反应过来一句话:我一直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吗?
这就是我生活的真相吗? 你抬起头,一直以来的平淡普通的生活就在天空的裂缝里上演着,里面的我还是如常一样和大家打招呼,和平时一样笑,和平时一样吃饭,和平时一样走在街上,那里面有我最熟悉又最陌生的一切。
我很想和里面的人说我掉进了异世界,可是对他们而言,没有异世界,他们由始至终都在那个美丽的表面的世界里。
我分离了,而且无法呼救。
在那个世界的人,无论如何都救不了我,从这个世界发出去的求救信号全部词不达意,接受的信号全部被电波干扰。
理性大人拥有的思辨和理解他人词语中的意思的能力,一直觉得自己挺厉害的,平时一直就它话最多,但在这里吃了个大大的闭门羹。 除非别人“看见”了这个异世界,否则什么道理都很可笑,讨论对错或者找出逻辑漏洞也只是隔靴搔痒。
在我写下来之前,我一直不太清楚,但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差不多知道我的状态有一个词可以让上面世界的人理解,就是“抑郁”。
虽然我没有做过测试,其实也没有什么必要做,用粤语的话讲就是:贪好玩咩。
我是不幸的,同时也非常幸运。如果将我当做一个病人看,在我刚的病的时候,很不幸身边只有一个完全没有医学常识家伙,而这种无意识让我病情加重了。
而我又是幸运的,幸亏老子看过不少书——错了,书也帮不了我,我也向书求助,但平时大道理能起效的现在都不能起效,而我当时看的书刚好与“爱”有关,比如《爱的艺术》我觉得它肯定能救我(并不能,虽然现在我使用了“救”这个词,实际上当时意识并没有那么强),这是灵魂指给我看的——要明白爱啊小妹妹,我已经挑了个好地方,在这里你肯定能搞明白的。(就是这个鬼地方。)
真正起效的是我的记忆,我突然意识到曾经有个人也掉入过这个异世界,当时他向我求救,很可惜我当时也是个“毫无医学常识”的,我站在蓝天白云下只觉得他一副电闪雷鸣的样子很莫名其妙,我尽力想理解,我以为我做得到,实际上完全不行,他肯定也发现了。
而现在我理解了,我感到自己和他站在了同一个世界里,正如我刚才所说,真正起作用的只有同样看见这个世界的,正是这片回忆陪伴了我,让我知道在这个异世界里,我并非一个人。就像在黑暗中虽然看不清模样,但陪伴的感觉还是非常令人安心。 他甚至一句话都不用说,我知道他完全理解了。
另一个幸运是我遇到了一个低能量的“悲观的乐观主义”,放在那个蓝天白云里的日常世界里,他就是个诗人,我的意思是,他会是个异类。他有一条很显眼的手链,上面刻着一句话:要积极地生活。 他每天只能说一些很简单的话,比如,早上好,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今天有星星吗? 我想对世界好一点……之类的。 非常简单,但很治愈。
我想凡是见过这个世界的人都回不去了,因为这边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好好对待这个世界,好好对待身边的人,要明白自己的关系,明白能量怎么在人与人之间流转。
人心细腻敏感,永远不要忘记这点。
要和别人真正地连接起来。 我要和我的未来的病友们打声招呼,对一下暗号,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黑暗能量袭击了,可以来找我聊天,暗号是:伊甸园外等。
人类一直以为自己与上帝同在,回过神才发现早已被赶出伊甸园。
我为什么要在这读后感之前讲上面这个事,是因为这个事件指明了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的理性让我们明白了很多事情,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与世界是分离的,荒诞感每时每刻都存在——我明明在这个世界里,却与它是分离的。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也不要紧,能快乐就好。
如果你感觉到了,你就不可能不赞同我下面的话:爱非常重要,要主动让自己和别人真实地链接起来,建立创作性的关系,要学会分享自己的活力和积极性,认真地看着别人和自己成长。 即使你没有看见怪物,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赶出伊甸园,学习爱的行为也没什么坏处。
爱是一种能力吗?还是一种自发性的本能?抑或是一种需求。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它能克服这种怪异的分离感。 书中提及,人类有逃避自由的习惯,用我的话说,就是人们不想看见窗外的怪物,于是不断地干其他事。
我们通过很多东西来忘记这份分离感。
第一种,狂热结合。比如吸毒和性瘾。最强烈,在巅峰之处完全忘记了自己,实现自己和世界是一体的。
第二种,民族认同。我是中国人,法国人,东北的、海南的,我们有着相同的习俗,刻画一致的图腾,这也可以使我们产生我们和世界一起的感觉。但由于它非常宽,人们无法仅靠这个就弥补心中细细密密的分离感。只有这个人们还是不会满足,还是会很焦虑。
第三种,创造性活动。工匠在细致地认真地完成他的作品,艺术家在通过画画表达自己。人们在一些劳动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此时他不再是一个被创造者,而是一个创造者。这个也可以克服分离,但如果是工作狂,每天“不得不”工作,不工作整个人都不好了的,应该归到第一类去而不是这一类。创造性活动仅包括那种实现了心中热爱的劳作,它将工作者和他的创造物非常深地联系在一起。
第四种,爱人。爱人也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共生性结合,即关系的一方放弃了“自我”,通过和对方保持一致来克服分离的恐惧。(最极端的就是虐待狂和受虐狂的相爱)
第二种是成熟的爱,即关系双方在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和尊严的条件下结合。这是唯一一个不通过“一致性”但积极地克服了分离的办法。而且还是最持久的。 唯一的问题是,它是这几种办法中,最难的。 就像学会其他技艺没什么捷径走一样,爱也是这样。爱是将自己的活力给予别人,并收回别人返回的。(很抽象是不是,听不懂就跳过,直接做可以做的。)
它要求: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关心:对他人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这里要提及一下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一方面母亲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要关心他的精神成长。母爱是唯一一种竟然以分离为目的的爱。对母亲本人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它要求母亲将她的孩子作为一个创造者来培养,而不仅仅是她的创造物。
责任:对他人的生命和精神需求回应,意识到自己有这个责任,而不是觉得别人的需要应该他们自己解决。我们有回应的责任。
尊重:尊重他人的个性。每个灵魂的任务都不一样。
了解:如果说前三者是博爱的话,是对每个生命每个人的,那么最后一个了解,了解的程度决定这份爱的层级,是爱情的,还是朋友的,家人的,还是邻居的。 我们所说的爱情,有可能并非指那种山盟海誓的,戏剧性的东西,更是指一种专注地爱人的行为,关心他,回应他,了解他,关心自己,发出声音,允许被人了解,这样的活动真心不是每个人都做得来的。
爱不了人,别太责怪自己。这太难了。
但想想窗外那只不断徘徊的无害的丑东西,还是要鼓励自己尝试一下,反正也没什么其他事要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