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在最初学习创作时,系统研究过很多大师的作品,比如斯威夫特的“完美文体”等等,并尝试模仿和努力练习,最终都因心有余却力不足而告终。
经过反思,他意识到,一味模仿别人徒劳无益,不如深挖自己的潜力,发挥所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于是,他总结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把目标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三个方面:明晰、简洁和悦耳。
请看在《总结》中毛姆就这个方面做的思考。
我发现了我能力的局限,看来唯一的明智之举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到最好。
我知道我没有抒情的才能,我的词汇量很小,我努力想去扩大它的尝试对我也没多大用处。
我几乎没有隐喻方面的天分; 我很少能想到富有原创性的、引人注目的明喻。热情奔放的诗意和席卷一切的高妙想象都是我力不能及的。
我很羡慕体现在人家作品中的这些才华, 正像我钦佩他们那些牵强附会的借代以及用以包裹其思想的那些与众不同而又富于暗示性的语言一样,可是我自己的创作从来都不会呈现出这样的装饰效果; 而我也厌倦了再去努力强求那些对我而言不容易做到的结果。
另一方面, 我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貌似我能看出别人视而不见的很多东西。我能用清楚的字眼把我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
我具有一种良好的逻辑感, 即便我对于文字的丰赡和诡奇没有特别大的感觉, 不管怎么说,对于它们的声音我还是有一种生动的鉴别力。
我知道我永远都不可能写得像我希望的那么好,不过我想,经过不懈的努力, 我还是能在我的天赋缺陷所允许的范围内做到最好。
经过思考以后, 我感觉我必须把我的目标确定在明晰、简洁和悦耳这三者上。这三种特质是按照我赋予它们的重要性依次排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