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没锻炼。
及至圣人,蹩躠(24)为仁,踶跂(25)为义 ,而天下始疑矣。澶漫(26)为乐,摘辟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27)!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28),怒则分背相踶(29)。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30),齐之以月题(31),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32)。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夫赫胥氏(33)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34)。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35)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36)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23)同乎无知,其德不高;同乎无欲,是为素朴:人人都蠢笨而无智慧,人类的本能和天性也就不会丧失;人人都愚昧而无私欲,这就叫做“素”和“朴”。
(24)蹩躠:《辞源》注为bié s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为bié xuè。尽心用力貌。
(25)踶跂:读音dì qí,用尽心力,勉力行之的样子。
(26)澶漫: chán màn,宽长貌;广远貌。
(27)牺尊: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牲就是牛,因而也可称为纯色牛;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礼器。
(28)相靡:相继分散;递相消失。
(29)相踶:互踢,成玄英 疏:“踶,蹈也”。
(30)衡扼:衡、轭是同义词,是驾在牲口脖子上、并与辕相连的部件。
(31)月题:马额上的佩饰,其形似月。
(32)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束缚马的器具。
(33)赫胥氏: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后人追尊他为帝王。
(34)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哺:口中所含的食物;熙:游戏;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35)县跂:悬挂于高处而令人仰慕。
(36)踶跂:见注释(25)。
等到世上出了圣人,勉为其难地去倡导所谓仁,竭心尽力地去追求所谓义,于是天下开始出现迷惑与猜疑。放纵无度地追求逸乐的曲章,繁杂琐碎地制定礼仪和法度,于是天下开始分离了。所以说,原木没被分割,谁还能用它雕刻为酒器!一块白玉没被破裂,谁还能用它雕刻出玉器!人类原始的自然本性不被废弃,哪里用得着仁义!人类固有的天性和真情不被背离,哪里用得着礼乐!五色不被错乱,谁能够调出文彩!五声不被搭配,谁能够应和六律!分解原木做成各种器皿,这是木工的罪过,毁弃人的自然本性以推行所谓仁义,这就是圣人的罪过!再说马,生活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颈交颈相互摩擦,生气时背对背相互踢撞,马的智巧就只是这样了。等到后来把车衡和颈轭加在它身上,把配着月牙形佩饰的辔头戴在它头上,那么马就会侧目怒视,僵着脖子抗拒轭木,暴戾不驯,或诡谲地吐出嘴里的勒口,或偷偷地脱掉头上的马辔。所以,马的智巧竟能做出与人对抗的态度,这完全是伯乐的罪过。上古赫胥氏的时代,黎民百姓居处不知道做些什么,走动也知道去哪里,口里含着食物嬉戏,鼓着吃饱的肚子游玩,人们所能做的就只是这样了。等到圣人出现,矫造礼乐来匡正天下百姓的形象,标榜不可企及的仁义来慰藉天下百姓的心,于是人们便开始千方百计地去寻求智巧,争先恐后地去竞逐私利,而不能终止。这也是圣人的罪过啊!
Simple, right? Well, after awhile, our creative brains say, "You know what? You can use thisfor more than just remembering where food is. You know, next time you feelbad, why don't you try eating something good so you'll feelbetter?" We thank our brains for the great idea, try this andquickly learn that if we eat chocolate or ice cream when we're mad or sad, wefeel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