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嘉琪
我的拖拉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呢?
再次让我完美的诠释了一个“起了大早,赶了晚集”。这个晚集带给我了很大的感触。不得让我仔细的反思在日常的生活中,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是不是经常性的这样?
我给自己的答案是:是这样的。我经常性的诠释“起大早,赶晚集”。
或许知道自己是这个毛病,所以在这件事来临的时候,我依旧是起大早。可是当真正晚集到来的时候,自己是多么的慌乱。
三周以前
三周以前,从校历上得知有学校常规检查。所以便开始着手准备起来,虽然不是年级组长,但是一直在催促着年级组长把内容确定下来。
三周以前,便和年级组长我们一块儿商量,这次常规检查是生字,还是拼音?有确定下来:常规检查为拼音作业。
之后便开始催促组长,把常规拼音作业的内容确定下来。终于,写好了八次作业的内容,把内容和其他老师共同商议,确定下来,按照我确定的内容来,没有大方向的修改。
我便又开始了找作业本。找作业本,不光光是把本找出来,还要检查所有的作业本必须是一个颜色、一个内容的。还要往往本儿上进行书写学号和姓名。这也是一个大的工程量。所以在三周以前,我把这项任务给完成。
两周以前
两周以前,我又开始进行书写第一次作业。第一次作业相对来说比较顺利,因为对孩子们许下了承诺。孩子们劲头十足,信心百倍地进行书写。在下午的第二节课,我们进行了两次半的作业书写,这两次班的内容写的相对来说比较顺利。
孩子的书写也相对来说比较规范。我把孩子的书写随手改了下来,发现出错误率的非常低,需要纠正的内容也特别少。
所以我一鼓作气,接下来让孩子进行第二次书写。那次相对于第一次需要纠正的孩子就有一些多。
在这两周以前的这个星期里,我们进行了五次的作业。五次作业基本上把所有的小尾巴都完成,孩子出错的内容进行修改,而我也批改完毕。在那一周,我们完成了五次的作业。
一周以前
开学第一天,我们进行了第一次作业,简直惨不忍睹。需要改正的孩子大面积增加。
可能是因为我疏忽了这件事情。再次入校的第一天,心基本不在学习上,这个时候让他们写作业是很难写工整的。
所以这一次的作业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只能修改后大面积改正。这是第六七次作业。
在周二的时候进行第八次作业,学生写的相对认真一点。字体也变得清晰起来。一方面是因为量少,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给她们的激励。
果然,激励下的孩子们真好!
在周四晚上的时候,进行所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全部修改,一下子呼啦十来个人,我把他们集中在一起来书写,相对来说写的比较工整与整洁。
在当天晚自习,我进行批改,可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把休息战胜了行动,闲着还有几本,明天就可以完成,所以就放弃了。
谁知,第二天虽然只有两节课,但是下午没有时间,上午一晃而过,我只批改了一本,所以,在周末之前我并没有完成。
此时,同年级其他老师都已完成,而我还有一个小尾巴,就算是小尾巴,这件事情也没有完成。
我就又把他留到了周末晚上。
谁知周末开会通知,周一早上就要交齐。好吧,别的老师都悠闲的回家了,而我还在办公室加班。
这不是真正践行了“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吗?
每一次发生的事情对自己来说都是一次成长,是一场考验,是一次次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