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转变四大定律——第一定律·
首先,来谈谈第一定律(提示):即怎样让好习惯显而易见,而让坏习惯看不见。我将把书中讲解的方法做简要的总结提炼,希望有所帮助。
1、习惯积分卡
(1)指差确认
我们在改变习惯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一直能保持警觉,知道我们实际上在做什么。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坏习惯的后果会如影随形,暗暗地影响着我们。我们的个人生活需要一个“指差确认”系统。
什么叫做“指差确认”?
指差确认始创于日本,原为铁路事业用的安全动作,通过同时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包括视觉、大脑意识、身体动作、口诵及听觉),以此来减少工作失误率。比如说,
调动即以手指指着物件,及口诵确认,心手并用。具体来说,列车员会用手指向屏幕和按钮,并且大声说出各个行动。比方说,在列车离站时,他们会用手指并观察轨道长度,然后发出OK的指令。列车司机会在列车起步和离开时手指轨道和仪表盘。
“指差确认”为何有效?
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会忘记自己关没关门,出门旅行老是忘记带一些东西,这可能不是你的记忆力出现问题,而是由于这些行为的高度自动化。一个行为的自动化程度越高,也就是你重复不断地机械去做,那么你就越没有意识去想它。
而指差确认则把下意识的习惯提升到了有意识地加以确认的水平。对于列车司机来说,他们必须做到眼、手、嘴和耳朵并用,这样可以确保他们提前注意到事故隐患。
我们要怎么用呢?
通过上述介绍,指差确认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那就是要对自己的习惯保持高度警惕,而这就是习惯记分卡的由来,它能够更好地了解你的行为。
(2)习惯积分卡
要创建自己的记分卡,就要先列出你的日常习惯,然后再查对每个习惯,问自己:“这是好习惯、坏习惯还是中性习惯?”如果是好习惯,就在旁边标注“+”号。如果是个坏习惯,就标注“-”。如果是中性习惯,标注“=”。
但要注意的是,你对某个特定习惯的标注将取决于你的处境和目标。对于想要减肥的人来说,每天早上吃个抹上花生酱的面包圈可能算是个坏习惯。对于想要增强体魄、增加肌肉量的人来说,同样的行为可能是个好习惯。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你当时的努力方向。
例如:
2、执行意图
首先来说,触发习惯的提示以多种形式出现:手机在口袋里嗡嗡作响的感觉,手机上app的图标等等,—但是最常见的两种提示是时间和地点。而执行意图利用的就是这两个提示。
执行意图为何有效?倘若只是笼统对自己要求自己,“我今天要写文章,我今天要吃的健康”,靠一时的心血来潮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的。而如果告诉自己在何时,何地,具体采用何种计划,这样会更加清晰明确,能有更好的执行力。
如何进行实际使用?·将此策略应用于你习惯的简单方法是完成以下这句话:我将在[时间]和[地点]做[事]。即可拆解为三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事情,比如说: 下午5点,我将在本地健身房锻炼1个小时,每天晚上10点,我将在宿舍用一个小时写一篇阅读心得。
3、习惯叠加
什么叫做习惯叠加?习惯叠加是执行意图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其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培养新习惯,不如将它与当前的习惯整合,让新的习惯融入到日常行为中去。
如何做?首先,谈谈养成新习惯。
习惯叠加可以按照这个公式,即“继[当前习惯]之后,我将[新习惯]。”比如说,你想把冥想加到你的日常中,那么你每天早上的日常习惯可能是这样的:1.我在起床后会冥想30秒。2.沉思60秒后,我会写下当天待办事项。3.写完当天待办事项后,我将立即着手做第一件事。
在使用这个方法要注意到两点:1、把你想要的行为和你每天已经在做的事情关联起来,要选对时间与地点 ,在行动前先想想定在哪个时段最有可能成功。2、你的提示(也就是原来的行为习惯)出现的频率也应该和你想要培养的习惯一样频繁。如果你想每天都做一件事,但是你把它叠加在只有周一才会发生的习惯上,你的选择肯定不对。
其次,再谈谈戒掉坏习惯。我的看法是,你可以完全可以安排一项新的习惯去替代它,比如我,原来会在每天早上刚睡醒时打游戏,现在就变成了阅读与写作来替代。
4、设计环境
环境对我们的行为有何影响?
在书中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简单地实验并展示结果后,告诉了我一个重要的结论:人们选择产品不是因为它们是什么,而是因为它们在哪里。比如说,你在眼前放上一盒巧克力饼干,那么你很可能会时不时吃,但并非因为肚子饿。这也就是说,习惯会因为提示的改变而该发生变化。再比如,一种被称做“暗示冲动购物”的行为(即“在购物者第一次看到某种产品并想象出对它的需求时触发”的购物行为),具体讲就是,顾客时常会购买一些产品,其原因并非他们真正需要那些产品,而是因为那些产品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方式。比如,人们倾向于购买平视时能看到的,而不是放在地上的物品(这就解释了超市为何会把贵的放在最容易看到的地方)。这就表明了,产品或服务越是触手可及,你就越有可能去尝试。而事实上,我们每天采取的许多行动并不是由有目的的驱动和选择决定的,而是因为最得心应手。
上述段讲解到的是触发某种习惯的提示是非常具体,比如一个物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习惯不再与单一的触发因素相关联,而是与行为周围的整个环境相关联。
我们怎样来设计环境?
如果你接受以上的观点,那么可以接着往下看。既然环境对我们的行为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我们要怎样做呢?
1、增加你接触到积极提示的机遇,同时减少接触到消极提示的机会。你应该尽可能地想法设法地去改变你生活以及工作的空间。比如说,如果你想增加练习吉他的次数,把你的吉他架摆放在客厅的中央。 如果你想记得发更多的感谢便笺,就在书桌上放一沓便笺纸。 如果你想多喝水,每天早上装满几个水瓶,放在房子各处显眼的位置。如果你每天保持读书习惯,可以在枕头前放上一本书。
2、分割你的空间。
想要培养新习惯,最好是将新习惯与新环境联系起来,因为你在老地方会时时处处受到与老习惯相关联的提示的干扰。比如说,想要吃得更健康?你很可能会在常去的超市里顺手拿几样吃惯了的食品。你该找家没去过的杂货店,试试新品种。你或许会发现,假如大脑不能在这家店里轻车熟路地找到不健康食物,你就能很容易做到不再吃不健康食物。想要创造性地思考?搬到一个更大的房间,去屋顶露台上待着。离开你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就是与你固有的思维模式联系密切的空间,换个环境放松一下。
假如你无法换个全新的环境的话,重新布置或重新安排你现有的空间。为工作、学习、锻炼、娱乐和烹饪分别创造单独的空间。你可以如此这般地分配你的数字空间。比如说,电脑用于办公,手机用于社交媒体以及日常消费。
总结,今天主要讲解的这四个方法,可以进行综合运用起来。列出你的习惯积分卡片,将新习惯合理地安排日常行为中,要注意到新习惯一定要足够明确:在哪个时间,哪个环境。
鉴于本小节内容实践性较强,建议结合《掌握习惯》这本书相关章节对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