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丽,坚持第1142天原创分享(2018.01.23星期二):
今天继续学习“解码”——洞察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需求。
3、假如孩子的行为是反击、以牙还牙、伤害别人、或者毁坏东西,孩子的行为升级了,这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是:孩子需要特别的关注,强烈要求有归属感,只有看到大人们都在围着他转,他才能有一丝丝满足,他才能感受到他的存在和重要性。孩子的这些行为表达了他反正没人疼、没人爱,既然得不到这种归属感,但至少能让别人同样受到伤害。此时更需要我们能够稳下来,处理孩子受伤的感觉,坚信“越是不可爱的孩子越是需要爱”,避免互相攻击,更要避免对孩子惩罚,形成恶性循环,稳住自己,理解孩子、倾听孩子、拥抱孩子,可能都会让孩子冰冷的心有一丝丝的融化。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多的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稳,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信任需要重新建立,孩子会不断地试探我们是否真的言行一致。
4、当孩子的行为是自暴自弃,并且不愿意别人介入,消极退避,他想的更多的是无助、无望、无能为力,他不相信自己还能有所归属,他不希望别人对他给予希望,他感觉自己怎么都做不好,任凭自己有多努力都是没用的,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这样的孩子内心该是多么的孤独,还用一些无所谓的态度掩盖自己内心的无助,他对所有人都失去了信心,包括他自己。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激将法是最不可取的,停止批评,给他更多的温暖,尽管可能表面上他的反应很冷漠,对别人的好意不屑一顾,甚至恶语伤人,把别人对他的好都撵走,宁可自生自灭,千万不要被这假象蒙蔽,再不拉他一把,可能真的走上绝路。家长或者老师需要慢下来稳下来,真心的去对孩子好,鼓励他任何一点点的积极努力,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怜悯,不要放弃,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小步前进,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鼓励、鼓励、再鼓励。坚信“坚冰之下,暖流涌动”,坚信“每一个孩子都为了自己的生命而尽了全力”,坚信“没有不合作的孩子,只有还没有找到更适合方法的家长”,坚信我们的努力可以温暖一颗冻僵了的心……我们只要愿意花时间真诚陪伴,慢慢来,一小步一小步的行动,会有看到曙光的时候!
越是不可爱的孩子越需要爱,真诚的爱和鼓励是疗愈孩子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