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效率方面,我一直有这样的矛盾:假如给自己设立指标,或者用数据客观统计自己的情况,内心就会容易受这些真实的数据影响。
因为这些数据会让你看到鲜明的对比。比如昨天相比于前天的数据更好,我内心会感到愉悦的同时还会有压力。因为内心会希望让这数据继续好看,这就会迫使我更加地努力而没有尽头。
但如果昨天相比于前天数据更差了,那么也会因为数据走低而感到苦恼和无奈。没错,就是无奈,它不像解数学题,只要解题思路就可以收获正确答案。现实里没有最优解,每种选择都有代价,难以权衡,令我往往不知该如何改进。
比如生活和工作哪个重要?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往往需要根据情景而改变。
如果你说我就把生活排在工作前面,不管怎么样都不变。那么你可能就会错失几次关键的晋升机会,从而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而如果一定要工作优先,那么你的家庭生活注定会有更大的波折。
这让我想到此前学过的一个词汇:灰度思维。感兴趣的朋友请自行查阅。
回到原来的话题。也有一些朋友可能会说可以用更多的维度来统计数据,但这会使得我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运营。我个人觉得本末倒置了。
所以最终我还是没有给自己设什么特定的指标。而这就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认真活过。这种没有目标,没有尽头的坚持很容易让自己身心俱疲,最后迷失自我。
所以我还是得记录。
记录所思,让自己活在当下;叩门灵魂,让自己不至于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