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有个问题是:为什么人到中年,很少有身材苗条的?
有一个高赞的回答是:“担子开始重了。”
去市场买菜,知道讲价了,打个车,知道看表了,点个菜,知道看价格了。
做为一个普通人,不能再如少年般无拘无束。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
人到中年,当我们被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压得喘不过来气时,不妨试着改变一下我们的生活态度。
人到中年:知进退,不强求,懂取舍,不执着
01:人到中年,知进退
2019年9月18日,一则华人工程师在美国脸书总部跳楼,当场身亡的消息登上了热搜。
38岁的陈勤,拥有很多同龄人无比羡慕的标签:
高考状元、浙江大学的高才生,南加里福尼亚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
陈勤在美国工作8年,但没有拿到绿卡,只有工作签证。
家人说,他工作拼命,最近半年日夜忙项目,加班到夜里一两点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回家只待了半天又要去加班。
然而在2019年9月18日下午部门开会。会上部门总监以项目进度缓慢为由,批评了他,并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将陈勤调离了目前的工作组。
次日上午,他到总监办公室据理力争,两人发生了激烈争吵。据说,有人听到总监大声说:get out(滚出去)。而陈勤则说:it is unfair(这不公平)。
对陈勤来说,一旦被辞退,如果在两个月内无法找到新工作,就只能离境。
然而,在美国,一个人一旦被辞退,就很难再找到新的工作。
他无法忍受自己以这种方式出局。
半个小时后,陈勤从Facebook总部一跃而下,当场身亡。
很多人不理解,陈勤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方式来结束?
甚至有人说,陈勤完全可以摔门而出:老子不干了!
然而,我们不是陈勤,无法想象他所承受的压力。
人到中年,过不了自己那一关,无法接受再一次失败。
人到中年,过不了父母那一关,想给他们最好的照顾。
人到中年,过不了妻子和孩子那一关,不想他们失望。
人到中年,是不能犯错的年龄。
无法后退就往前走吧,不要退缩。
风险太大就退后一步吧,毕竟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
02:人到中年,不强求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一档访谈节目上,这样说到:
没到四十岁的时候,老觉得四十不惑意思就是说,到了四十岁,你就都明白了,什么都懂了。
其实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才发现,四十不惑的意思是说,到了年纪你不明白的事,你就不想明白了。
作家王小波曾说过: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人到中年,开始不惑,每增长一寸年龄,心灵就增一尺孤单,认识那么多人,走着走着都散了,处着处着都淡了。
人到中年,身不由己,负重前行,知道前面的路很难,还要勇敢走下去。
满腹的心事无人诉说,即便有人愿意倾听,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其实,渐行渐远的情谊,是大多数人社交的结局,人来人往,聚散离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从熟悉到陌路就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常态,不需要伤感,不需要遗憾,也无需去怀念。
更不要因此耿耿于怀自己的人缘和品性。
进入中年,圈子越来越小,心灵越来越封闭,唯一还能坚持的,就是做好自己。
生命中,那些不离不弃的人,是我们最值得花时间去在意的,至于那些路过的,擦肩的,顺其自然就好!
朋友不必太多,两三个足矣。
03:人到中年,懂取舍
一位老禅师在寺庙里种满了菊花,这种菊花有一个特点,种满三年才会开花。
三年之后的秋天,老禅师的院子里面满是菊花的芳香,菊花的香味吸引了四周山区的村民前来参观,大家纷纷称赞菊花:“这真是难得一见、漂亮的花呀!”
一天,一位村民恳请老禅师,他想在自家院子里也种上这种菊花。老禅师欣然答应了村民的要求。
老禅师亲自挑选了最鲜艳、最浓密的几株送给了村民,还告诉村民平时如何养花的技巧。
村民感谢一番之后,便拿着菊花下山了。
此后,一传十,十传百,当村里的人听说老禅师愿意把菊花送给他人时,他们纷纷来到寺庙要菊花。
老禅师是来者必应,没过几天,院子里面的菊花就被挖空了。可惜的是,他的院子里面没有了往日花香,也没有了来来往往的人群了,看起来十分冷清。
禅师弟子看到之后,忍不住向师傅抱怨:“真可惜!院子里面的菊花就这样没了。”
老禅师笑着说:“想想看,三年之后,满村的菊花岂不比院子里的菊花更漂亮吗?”
牺牲了一庭院的美景,换来了一个村庄的菊花香。用自己的付出换取他人的幸福,是人生得失的最大的境界。
人到中年,不必把个人得失看得太过重要。
人到中年,最大的格局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04:人到中年,不执着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人到中年,经历了懵懂的“看山是山”阶段、迷惘的“看山不是山”的困惑、走向了“看山还是山”的豁达。
人到中年,朋友会重新洗牌。财富等级悬殊太大,会被昔日好友渐渐冷落抛弃,你自己也会悄然离开,因为没有共同语言。
人到中年,看透俗世,不愿应付。过往的阅历让你多了一些沧桑和睿智,不愿再去虚伪的客套!
人到中年,随心,随性。和谁在一起感觉舒服,就和谁在一起!
赏花、种草、品茶、静坐,都不失为一种简单的美好。
05:
1980年1月,《收获》杂志发表了女作家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引发了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
对于这部小说,巴金曾感叹道:“我多么希望我能写一部像《人到中年》那样的小说”
小说的作者谌容说过:
“有人把小说中的陆文婷比作天上的一颗星星,说她在我们的生活中静悄悄地放着光芒。我同意这个比喻。我认为,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星星,组成了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灿烂的夜空。”
人到中年,虽然有那么多的不堪与无奈,但也有更多从容和历久弥香。
让我们“为中年干一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