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月27日早上,失联36天的福建女教师危秋洁,遗体被发现。
在留给家人的告别信中,危秋洁写道:“对不起,这是离别的信。虽然活了27年,但已经努力不下去了。如果我不在了,请大家不要难过。我将会变成星星守护着大家。我从心里爱着大家。”
此时,距危秋洁27岁的生日,还有51天。
对于危秋洁的蘧然离去,很多网友表达了惋惜之情:
生存下去的话,有很多烦恼,但也会有很多快乐。虽然不太懂具体情况,但年纪轻轻,如果能把死的勇气用在别处的话就好了。真是遗憾,一路走好。
渡边淳一的小说《魂断阿寒》,讲一名女性在北海道自杀,危秋洁好像看了这部作品吧。由于没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心力,反正寻死的话就“在北海道吧”,或许是这样的心情。27岁,人生还有很多可能性。真是遗憾。
如果没有前一段时间的特殊经历和体验,我也会和这些网友一样,仅仅是惋惜、遗憾几句,或许还会有几分不解,不明白那么年轻又那么漂亮的危秋洁,为什么会选择如此决绝地离去。
然而,现在,对危秋洁,我只有深深的理解和尊重,因为我知道她所经历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我知道当一个生命滑入深沉的暗夜,会面临怎样深重的痛苦。
2
或许,每一个探索内心的人都会遭遇灵魂的暗夜,它既是痛苦的、危险的,同时也蕴藏着生命的礼物。
8月15日那天,好久没联系的同学问我为什么要辞职。一年后再次面对这个问题,我回答说:
其实,我不是单纯要离开体制,而是想彻底放下所有的身份,重新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空杯之后,原来被混为一谈的两个实体,才有可能分开,一个是学校,一个是我自己。
空杯之后,原来被混为一谈的两个概念,才有可能分开,一个是老师,一个是我自己。
只是,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条“见自己”之路,会如此艰辛!
在回答了朋友之后不久,8月18日8:18分,我还在兴致勃勃地邀请亲朋好友加入自己建的第三个微信群,用心地准备着《英雄之旅3.0——微营销实战》系列微课,憧憬着月底和家人一起的巴厘岛自由行……
一切,似乎都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我依然是那个活力四射、敢于尝试,热爱美食、美景、美衣、美文的我。
在去巴厘岛之前两天,我突然感冒了,还发起了烧,印象中我已经十多年没发过烧了。
还好,在出发那天上午,我退烧了。
当时暗自庆幸的我并不知道,我命定的劫难,才刚刚开始。
3
坐了一夜飞机,终于来到了梦想中的巴厘岛。飞机落地那一刻,我惊恐地发现:我居然对这趟精心准备的旅行,失去了兴趣。
阳光、沙滩、大海,落日、鲜花、美食,异国、他乡、美不胜收的海景别墅酒店……所有这些我普经无比向往的事物,突然一下都变得索然无味。
我努力想让自己振作起来、兴奋起来,但无济于事。
所有的活力,似乎在一夜之间,离我远去。
我走在异乡的街头,茫然地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只觉得非常恍惚、非常荒谬。
“他们为什么都那么开心?为什么我不能和他们一样?花了那么多钱到这儿来,为什么我竟然一点也不开心、不兴奋?”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
回国之后,看着家人和朋友们忙忙碌碌,我依然觉得恍惚和荒谬。
“我到底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反复回响,而我茫然无措,没有答案。
回首四十多年一路走来的历程,一向自信满满的我,莫名其妙地,开始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女儿马上要上大学了,儿子也要开学了,家里那么多事,为什么我竟然一点劲也没有,什么都不想做?”我痛恨自己的无力,觉得自己完全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什么都做不了,什么忙都帮不上。
巨大的无价值感,如同潮水一般,瞬间将我淹没。
“你可以写书,你的新书已经签约;你可以讲课,9月份就有两家单位邀请你去;你可以做咨询,很多人在网上约你;你研究了十多年性格分析,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
我努力找出自己能做的事,试图说服自己还“很有价值”,但是,没用!头脑的解释,根本无法缓解心灵的痛苦。
危秋洁为什么会决然离去?我懂。因为我一连数天,亲身体验过那样的黑暗与绝望:觉得自己完全是一个废物,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配;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消失,能够安静离去,以免拖累身边的人。
4
该来的,总会来。
当我还有一份工作时,我可以安心做一颗螺丝钉,随着体制的运转忙碌不停。或许心里偶尔会有一些不安、恐惧、茫然,但只要投入到工作中,只要每月能按时领到薪水,就可以如常生活下去。
而一旦彻底放下所有的身份,一旦从忙碌的状态“停”下来,我曾经逃避面对的一切,都开始纷至沓来。
首先是迷茫,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不知道我的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
其次是恐惧,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知道未来何以为生——尽管我有积蓄、有房子、有文凭……
最后,就是无处不在的无力感和无价值感。原来那个活力四射、自信满满的我,突然之间就消失了。一个陌生的、什么都不想做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我,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怎么赶都赶不走。
“为什么我要经历这些?为什么我突然变成了这样?”我不解,我困惑。
“如果原来的同事和学生发现我变成了这副样子,会怎么看我?”我无助,我担忧。
“作为一名职业指导师和生涯教练,我理应成为业界的标杆和榜样,怎么能把自己折腾成这样?”我不甘,我恐慌。
一天又一天,我仿佛坠入了一个无底深渊,只能不断地下沉、再下沉,看不到任何希望。
5
“ 在情绪激烈的危机时刻,压抑或消除情绪并不是解决办法。真正能够帮助你的,是面对和接纳这些情绪,不逃避,不评判,不抗拒,静静地感受它流过自己,什么也不做。”
当痛苦仿佛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时,曾经在书上看到过的句子,浮现在我脑海中。
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学习与成长,在关键时刻,拯救了我。
我试着呆在浓重的黑暗中,一点点感受自己的迷茫、恐惧、无力和无价值感。
然而,要摘下自己戴了多年的“老师”和“导师”的面具,要承认自己的脆弱和无能,要直面自己的渺小和无助,要和那个陌生的、无力的自己呆在一起,实在需要莫大的勇气!
“我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呢?我为什么就不能一无是处呢?我为什么就不能没有活力呢?现在的这个我,也是我啊!”一遍又一遍,我反复对自己说。
感谢我的家人,在这些天里包容我的异常,给了我足够的安静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6
当我的心对黑暗敞开,接纳所有的恐惧、沮丧、无能和怀疑时,我感到内在有一些顽固的壳开始松动,我慢慢听见了心灵深处的声音。
“小学、中学、大学、毕业留校,一路都是学霸和‘人上人’,你一直以老师和导师自居,一直以为自己足够包容和接纳,但其实,你从来没有看见过真实的自己,更没有看见过真实的众生!”
“你内心深处充满了评判,常常自觉高人一等。如果没有这一段时间低到尘埃里的痛苦经历,你根本不可能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平等心!”
“你不知众生苦,又如何慈悲?”
“好的咨询师不会告诉别人该怎么做,或是指点他们未来会怎样,而是唤醒他们内在的智慧,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你一直想做一个助人者,但是,如果你不能彻底放下面具,不能面对和接纳真实的自己,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
——我的内心,果然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
刹那间,仿佛云开雾散,我明白了所有这一切遭遇的意义,豁然开朗,泪流满面。
成绩好、名校毕业、一直做老师和导师……所有这些,都不是我。真正的我,和芸芸众生一般无二、毫无分别。
正如王阳明所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良知良能。我并不比任何人高明。
经历过灵魂的暗夜,在楼道里碰到扫地的阿姨,我会发自内心地尊敬和羡慕:“她可真了不起,这么精神,这么能干!”
我相信,人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经由父母来到人间。第二次,是经历并拥抱黑暗,并勇敢地走向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