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先来个结论,什么是“痛点,爽点,痒点”
第一点:痛点,要打中人的恐惧;
第二点:爽点,用户有什么需求,你能够即时满足他;
第三点:痒点,要满足用户想象中的自己。
痛点是恐惧
在网上搜“什么是痛点”,排名第一的答案是:对于产品来说,痛点多是指尚未被满足的、而又被广泛渴望的需求。
这个答案是不对的。没有被满足的用户只是难受而已,不能拿用户的难受当痛点,或者产品的切入点。
而用户“怕”什么,那个才是他的痛点。比如看病难,挂号难,而有款APP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它就是很好的解决了人们害怕生病,害怕生病不能看好医生的痛点。
再比如,很多人很会长头皮屑,想象下,去相亲的时候,去面试的时候,去见未来岳母的时候,被他们看到头皮屑的尴尬,是有多少人害怕的?这时候,专门去屑的海飞丝,就是很好的抓住了人们的痛点。
所以像这样的产品,打中人恐惧的产品,才是从“痛点”切入的。
爽点是即时满足。
人在满足的状态叫愉悦,人不被满足的时候就会难受,就会开始寻求。如果这个人在寻求中,能立即得到即时满足,这种感觉就是爽。
比如“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当年百度在招聘产品经理,面试问大家音乐该怎么做。很多人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规划。只有一个人写了六个字“搜得到,能下载”。就这个人就被录取了,后面他还成为百度的副总裁。
为什么?在当时的环境,能搜到还能下载,这就是爽。就像今天的外卖,我们足不出户,外卖就会送到我们手上,这就是爽点。
痒点是满足虚拟自我
什么是虚拟自我,就是理想中的自己。比如各种网红产品,网红电商。我们购买网红的东西,就部分的实现自己的虚拟自我。比如淘宝网红雪梨,粉丝买她的衣服,看她的直播,在微博上看她的照片,她用她的照片,为粉丝营造出一种生活场景,她说:”你卖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要满足女孩心中美美的幻想。
感:
痛点已经成了今天互联网的万金油概念了。在没听老师的课之前,我也只会想,我们微鸽学员的痛点到底是什么?如何解决他们的痛点,却从来没有想过还有痒点和爽点也是不错的切入点。
思:
我们微鸽和花花色彩现在做的产品,核心是在打痛点,还是打痒点,还是在抓爽点?或者三不沾呢?我想微鸽的产品体系,打的是用户的痛点,因为我们面对的更多是传统实体店,传统的服装人,以及想要跟上新零售却不知道怎么做的人。改变对他们来说很难,但是不改变更难。
传统的等客上门已经是行不通了,全民都在讲新零售的今天,用户更注重体验消费的今天,如果没有跟着改变升级,没有从过去的“货场人”转变为今天的“人货场”,不理解“产品是道具,服务是舞台,族群是核心”店铺生意只会越来越难做。所以我们打的是痛点。
而花花色彩的美学,我想打的是爽点和痒点。在这个时代,美学已经成为任何一个行业的附加值,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满足,自然而然会追求精神需求,花花色彩为服装行业、美业等输送美学人才,因为有美学人才的加入,提高了这些行业的专业度和客户的信任度,而原本普通的人因为懂得美学,让自己变美也帮助别人变美,同时还能成为美学讲师,在台上发光发热,我想这就是爽点和痒点。因为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渴望的生活方式和体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