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梅说,一个信奉“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的公众号
君梅:这是一本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的书,我整合了精华部分,加入了一点自己的思考与问题,与你分享。今天是第一天的内容。
正面管教
作者:[美] 简·尼尔森 (Jane Nelsen)
Day 1 导读:
今天分享的是从引言到第四章的内容,在进入内容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父母的性格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 出生顺序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 我们做了什么导致了孩子行为上的问题?
4. 孩子通过他错误的行为想要得到什么?
NO.1 引言
正面管教的原理可以比作一幅由很多概念(拼板)组成的拼图。
拼图的拼板包括:理解孩子的四种错误行为目的、和善与坚定并行、相互尊重、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社会责任感、家庭会议和班会、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给予鼓励。
在你努力改变旧的习惯时,对你自己和孩子要有耐心。随着你对这些原理的理解的加深,在实际应用中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耐心、乐观、原谅自己会促进你的学习过程。
还有一点要注意:每次只尝试一种新方法。你将要学习很多新概念和技巧,要成功地运用就需要练习。对自己期望太多,难免会令你困惑和沮丧。要每次用一种新方法,并且逐渐前进,还要记住,要把犯错误看成是学习的机会。
君梅说:改变首先要从观念开始。就像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如果我们心里还没有想要改善与孩子关系的想法时,就不必去了解如何才能改善亲子关系的任何方法。
NO.2 第一章 正面的方法
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四个25分硬币和一张一元纸币完全不一样,但却等值。孩子显然不能拥有那些基于更丰富的经验、更熟练的技能和更充分的成熟之上的全部权利。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羞辱和痛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要的生活技能。
另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我们不再需要孩子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相反,孩子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而无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太多的母亲和父亲相信,好爸爸好妈妈就应该保护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们会包揽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或对孩子过度保护。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
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主要互动方式:
严厉:(过度控制)有规矩但没有自由、没有选择,“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
娇纵:(没有限制)有自由但没有规矩、无限制的选择、“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正面管教:(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 “我们一起来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惩罚造成的四个R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君梅说:我们想用惩罚来改善孩子的行为,那是因为我们担心,不惩罚就会惯坏孩子;我们害怕被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害怕对孩子失去控制。其实,除了惩罚,我们还有很多其它方法,只是那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学习。
No.3 第二章 几个基本概念
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详见第7章),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君梅说:这一点,我一直很警醒。在中国,外面的大环境是“遵守规则和服从指令”就是好孩子。女儿以前常问我“妈妈,我乖吗?”因为她的老师常在班上表扬“遵守规则和服从指令”的“乖孩子”。我就不厌其烦的每次都跟她解释“乖”不等于优秀,老师表扬的是“遵守规则和服从指令”,不是优秀。(我之前写过《妈妈,我乖吗》,在公众号内回复02 即可查看)。在孩子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别人的评价不论是老师的还是同学的,都会对她的自我价值产生影响。就像昨天下午,女儿放学后问我:“妈妈,我丑吗?”我说:“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呢?”她说有一个同学说她丑,然后好几个同学跟着也说她丑。我说:“那你自己觉得自己丑吗?”女儿说她觉得她很漂亮。我跟着给她解释了同学说她丑的几种可能。
贏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驟,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
君梅说:方法看起来永远是高大上,其实用起来也不是那么困难。有时候,孩子们洒了饭菜,我会为又要为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擦桌子心烦不已,但我也丝毫不掩饰我的烦躁,我说:“你们这样,会让妈妈多干很多活,妈妈很烦。吃饭的时候要注意一手扶着碗,一手拿着勺子,这样才叫好好吃饭。”我甚至把“什么是好好吃饭:一手扶着碗,一手拿着勺子,慢慢吃”写在纸上贴在饭桌前的墙上。
君梅说:我在《出生顺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公众号内回复 29 即可查看)中讨论过部分本章的内容(典型的老大性格和典型的老小性格),下面讨论的是另外一些例外情况。
1. 如果老大和老二性别不同,两个孩子就都可能形成老大的特性,尤其是在那些性别角色泾渭分明的家庭里。两个孩子都会承担起自己性别的老大的责任。例如,如果老大是个男孩,他就会有男性角色的老大的特点。如果老二是个女孩,她就会发展出女性角色的老大的特点来。
2. 当两个孩子年龄相差4岁或4岁以上时,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就会减少。年龄的差距让他们觉得彼此之间竞争会较少。(君梅说:这一点应该可以作为什么时候生二胎才好的决策依据之一。)
3. 孩子们有时会专断地转换其排行位置的特点。老二可能会变成一个“艾维斯型的孩子”——竭尽全力赶超老大。这时,老大可能会放弃作为家里第一个孩子的典型特点,一个确切的迹象就是他放弃完美主义。这个孩子可能决定“如果我不可能成为最好的或第一,干嘛还费劲啊?”
4. 家庭氛围既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孩子之间的不同。在一个推崇竞争并且塑造竞争气氛的家庭里(正如很多美国家庭那样),孩子们之间的差异就会增强。在一个推崇合作并塑造合作气氛的家庭里,孩子之间的不同就会减少。
君梅说:这就是为什么亲子关系里特别强调“夫妻关系要和睦”的科学原因。
我们了解出生顺序的相关知识,不是为了让我们把孩子往这个模子里套,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鼓励孩子。
No.5 第四章 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此时惟一的选择只有权力争夺或退却,而无法沟通)。
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例如,蹒跚学步的孩子因“淘气”而受到惩罚,而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大脑还不具备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
孩子们有多少次行为不当是因为他们累了、饿了?谁该为此负责呢?(通常,这是由于环境所限,因此更有理由同情孩子和你自己,而不是给孩子贴上不良行为的标签。)或许这是因为在建立曰常惯例时,孩子没有受到尊重。或许是因为大人没有意识到,强求会招致孩子的反叛和权力之争,而启发式提问(以及正面管教的其他方式)则能引发孩子的合作。从承担责任的方面来考虑并且注重于解决问题(包括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注重于不良行为或惩罚。
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君梅说: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注。我之前写过《当孩子们想要公正时,他们在要什么》(公众号内回复 28 即可查看),谈论过争执中的孩子们,需要的其实并不是公平,而是尊重、认可与爱。讲的也是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判断孩子行为是否含着错误目的的线索之一: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孩子的反应(第60-61页“错误目的表”第四栏)。
寻求过度关注:孩子会停下来一会儿,但通常不久就重新开始原来的行为,或能够引起你的关注的其他行为。
寻求权力:孩子继续其不良行为,并且可能对你的要求进行言语顶撞,或者消极抵抗。这通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报复:孩子以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来反击你。这常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报复循环。
自暴自弃:孩子往往很消极,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有时候,这样的孩子会把这种感觉“以行动表达出来”(或许会成为经常在班上闹笑话的人)来掩盖他们在学业上的不胜任感。
君梅说: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是在试图告诉我们,他们想要归属感,或者仅仅是想和我们说说话。比方说,你正在看手机,孩子过来啪啪啪地用手拍你的手机,不是他要捣蛋,而是他想让你放下手机和他玩。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陷入“报复循环”,或者直接训斥不良行为,开始说教。只有“看到”孩子的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
前四章阅读后思考:
1. 你生活中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2. 你的孩子受到过哪些出生顺序的影响?
3. 孩子生气时,你知道她想要什么吗?
4. 你知道怎样才能赢得孩子的合作吗?
君梅说
我们应该对不良行为承担至少与孩子同等的责任,并且要学会使用鼓励性的、有长期效果的方法。
—你可能还会喜欢这些文章—
24 这些方法帮孩子轻松识字
31 英语学习,且玩且坚持
30 原来男女不平等是从我们做父母的开始的
21 如果父母帮忙带孩子,我能做些什么
07 偷窃?别再轻易给孩子定罪
29 出生顺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16 管不住孩子看电视?来看看这些牛妈怎么做
公众号内回复相应数字即可查阅相关文章
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更大的成功,就是陪伴孩子一起看世界,讨论世界,思考世界,描绘世界,融入世界,进而随 TA 创造一个自己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