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看了某瓣达人亚比煞的一篇文章,《读者愛人物,胜过爱情节》,觉得很有感触。回想起来,从小到大,无论是看小说,还是看剧,多数时候,还真是为人物所感动。哪怕是男二、女二,甚至男N、女N的小角色,只要在某个小情节上的一个闪光点有所触动,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每一部大热一时的剧集,网上铺天盖地的各种文章,多数也都是从各种角度品评人物,联系生活,抒发己见。可见对人物的关注是大众的共同之处。
小说和剧集各有特色,文字所传达出的丰富内在信息,剧集所展现出的生动直观形象,各自的感染力都是不可替代的,每每也都有经典之作。比如广受关注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不但作品本身被广大的专业、业余的爱好者反复研究,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也是引发热议。《红楼梦》中人物繁多,即使是不太熟悉的人,也叫得出宝钗、黛玉、王熙凤等主要角色,这些角色足以称得上深入人心。《红楼梦》能够成为传世经典作品,各方面的成就不一一列举,其中人物塑造的成功,一定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在《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一书中,作者就重点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做了深入的点评。
现实生活中,没有百分之百的好人,也没有百分之百的坏人。真实的人物,一定是多种性格特点的复杂混合体。小说中的人物如果要塑造的真实、成功,一定也是形象丰满、立体。《红楼梦》中的人物,多了不说,主要的主仆丫头几十号人,每一个拿出来都是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饱满形象,有优点也有缺点,不会被单一的标签化,也绝不会同其他人混淆。他们的性格特点,隐藏在各自的言行之中,需要读者细心去领会。一部作品反复研读多少遍,仍觉得没能理解完全,还需要更多的挖掘和琢磨,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说红楼梦人物,薛林双姝是最容易被提起的。宝钗的圆润、稳重、识大体,黛玉的清高、利嘴、小性子,总被人拿来比较。有人喜欢黛玉与宝玉的心灵相通、相知相爱、言语犀利俏皮,有人欣赏宝钗的处事圆融、会持家、是个贤内助。就如同《倚天屠龙记》中的芷若和赵敏,有人心疼芷若身世可怜、背负重担、遭同门嫉妒,情感困苦,无人倾诉,有人赞叹赵敏舍家弃国、一心为爱、有勇有谋、坦坦荡荡、生死追随,少不了一番讨论,争个高下。有人喜欢的也同样有人厌烦,喜欢有喜欢的道理,厌烦有厌烦的原因,每一位读者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角色。人物的性格复杂、细节丰富,也使得从不同的角度能够看到不同的侧面,而整个人物的评价,也并不是能够用简单的一两个词语来概括完全的。这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读者。
更进一步来说,品评人物的同时,读者也在寻求一定的共鸣,情感的共鸣,三观的共鸣。读者喜欢的人物,很容易让读者有一定的代入感,能从中寻找到自身的影子,或者产生情感的牵连。比如《欢乐颂》中的五美,职场新人一定对关雎尔的勤奋努力有感触;家庭有负担的人,会对樊胜美报以同情,当然更要深入探讨一下她对原生家庭问题的处理方式是否妥当,她的职业规划是否合理、爱情观是否靠谱。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之所以能让人反复品评,一定是他们的真实饱满、丰富内心和言行举止照进了现实,引起了理解和共鸣。品评人物的同时,也是在反省自身。
2017.07.02雾凇